中国商业智能网讯:储能技术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可再生新能源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储能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
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通过化学反应对电池的正负极进行充放电,实现能量转换。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已达到其商业化运营的经济转折点,成为目前储能产业化研发创新的重点领域。
电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14.25GW,电化学储能也在快速发展。据CNESA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已达3.27GW
资料来源:CNESA、TV、中商产业研究院。
光储一体化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储一体化,是储能电池建设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光储一体化,可以克服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平滑光伏电站的输出。白天,储能系统将光伏发电产生的多余电能储存到系统中,到了晚上,可以通过储能系统放电,实现光伏电站24小时全天候发电。
据CNESA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且已建成光伏设施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为883.0MW,其中集中式光存储项目和分布式光存储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669.0MW和214.0MW。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产业研究院CNESA。
未来发展预测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必将加速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将为储能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测,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将继续扩大。到2025年底,电化学储能市场装机容量将达到36~56GW,复合年增长率约60%。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产业研究院CNESA。
未来,“光伏储能”将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光伏发电场景。储能可以有效调节可再生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和相位变化,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并融入常规电网的必要设备。
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能源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储能产业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储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系统的应用规模和技术成本将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新阶段。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储能
市场前景与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