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想开一家咖啡店,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共同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实现,包括我。
我非常喜欢咖啡。2012年开始接触咖啡,尽快溶解成意大利文,喝意大利文的单品。中间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从2014年开始创业做咖啡店的想法。
2014年辞职。我受够了每天9106份工作,决定创业。所以,创业的核心业务是针对我一直喜欢的咖啡行业。
在创业之前,我也制定了一些去咖啡店工作学习的计划。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开店和关门的整个过程
2.各种饮料和餐食的生产和规格
3、销售及销售发言,出纳
4.计数和调节
5.客流观察和客户群观察
以上几点是前期已经确定要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确认学习什么,然后选择学习什么样的店铺。
我调查过北京的大型连锁店,包括Costa、星巴克等大型国际连锁店。我还调查了各种调性的私人咖啡馆。最后经过综合分析,我选择了科斯塔作为我工作学习的地方。
#为什么是科斯塔?
1.个别店铺主要使用半自动意大利机,Costa使用半自动咖啡机,星巴克等连锁品牌使用自动机。
2.个人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星巴克这个品牌,我的调性更喜欢私人咖啡馆或者costa。
3.星巴克的品牌营销和整体销售策略一直是走在前面的,所以我想知道做了一万年二胎的科斯塔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一直不如星巴克。
#学习一年的感觉
很多人认为开咖啡店只是一家店,一杯咖啡,一本书。和一个熟悉的客人聊天,给他冲杯咖啡。这就是咖啡馆老板的生活。
但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年的时间让我充分明白,一家咖啡馆的经营不是春雪的事。更现实更残酷。
#从零工到咖啡师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你只能打扫卫生,从基础做起。与星巴克不同,科斯塔有餐杯,餐杯很高很大。这些工作我已经很多年没做过了,但是第一次做的时候真的有点紧张。
在大堂,主要负责收集各种餐盘、杯子和垃圾。
擦桌子和扫地。补充纸巾和糖包。清理垃圾桶和洗碗。甚至帮助生产岗位的同事补充材料。
说白了就是打零工。
第二个月,店长问我还想做什么,我回答说‘咖啡师’。从那以后,我开始了咖啡师的旅程。
大型连锁店的优势是所有的产品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都有高手相伴。不可能先煮咖啡。你需要记住这个公式。每一杯类型的热饮和冰饮的配方都不一样,所以需要记忆的饮品有50多种。如遇特殊节日,会单独推出节日饮品,每年的节日饮品都不一样。也会增加记忆的难度。
我的店很大,周围都是写字楼,包括松下、甲骨文等国际知名外企。因此,咖啡的消费有很好的基础。这也使得店里的产品数量相对较多。
每天大约销售300种饮料。但是外卖和内部食材制作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每次倒班下来,我的脑袋都快懵了,手也会觉得无力。
即便如此,每月26-7万的流水依然会持续亏损。这个现实,第一次让我对咖啡店的经营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心里有了一丝犹豫。
#开店有哪些准备?
为了开自己的店,工作学习之余还在做自己的打算。包括几个部分:
1、市场调研
研究分为几个方向。只有数据才能说明真相。这些都是实践的基础,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消费者群体观察:,根据你要服务的对象,找出你的对象可能出现的地方,观察并记录下来。
开店相关手续:营业执照、食品卫生、消防等手续和所需资料。
成本调研:的价格调查主要是租金、设计装修、设备等等。
进货渠道:可以找到采购渠道,了解大宗采购的渠道和材料的价格。
2、经营模式
规划好你想开的店,是开一家风格独特的店,还是半开放式的工作室。还是网店?
3、预算
/strong>创业,尤其是大部分草根创业者,可能都是拿着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或者跟父母借来的钱进行。因此,做预算是很有必要的。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围绕你的预算来进行。
预算主要包含: 房租(按经营2年的时间计算)、设备、装修、物料、损耗、煤气水电物业费、备用金
4、开店位置
开店位置,需要综合自己的预算、经营模式来确定。比如你总预算只有40万,那么写字楼底商、商业街就跟你无缘了。千万不要跟自己的预算与定位拧巴。否则出师未捷身先死!
4、菜单
菜单,就是你即将开店要售卖的产品列表。通过这些产品的设计,可以帮助你核算成本。以及帮助你计算销售价格,可以提前预估出盈利需要达到的营业额,这有助于帮你决策是否要开店,或者是否要把店开在这里。
# 为什么最后放弃?
总体来说,中国的咖啡市场,南方的环境整体好于北京。上海是最好的地方之一。但之所以选择在北京开店,原因很简单。我在北京生活,无法抛离家庭,因此不可能跑去别的地方。
另外一点,多年的资源或者说人际关系都在北京,如果在当地都没法成功开店,还能指望异地作战能够成功吗?
当然,最重要的,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资金有限,通过这一波猛如虎的操作,最后发现,自己开不起。
为什么开不起?这是当时简单拉的单子
一个60㎡的小店,就已经需要80万的资金,对于我这种存款只有30万的人来说,明显没法干。
而我的原则有两个:
> 1、不贷款
> 2、不借钱
所以,很自然的这次开店计划破产了。现在我也庆幸当时没有头脑发热的 All
in。但是开店这件事儿,一直没有放下,只是用更多的时间去沉淀自己,整合资源,准备好能准备的一切,提高最后的成功率。
# 送给创业同胞的几句话
> 1、不要盲目乐观,不要盲目冲动
> 2、紧扣预算,计划先行。所有超纲的事儿不要做,或者砍半做。
> 3、坚决不要All in;坚决不要借钱、贷款。
> 4、如果一件事儿太大,考虑是否可以将一件大事儿拆分成N多个小事儿,从小事儿做起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创业是一个需要砥砺前行的事儿,但是在努力拼搏时,还是需要有筹划,灵活机动。祝愿所有在创业道路上的朋友们,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