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苹果
来源:制造者猫(ID:创可姆)
#前言
本文来自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2018
在杭州站,阿里巴巴副总裁王希若、Box首席技术官马先生、移动点科技创始人卢刚,畅谈《科技驱动新零售》的主题。
说到新零售,盒马新鲜生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作为盒马背后的“技术掌舵人”,王希若如何用技术分析盒马的体系?新零售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她如何理解新零售?她是如何用一只手把天猫从零变成一,然后放到线下的盒马里,完成这个伟大的转变的?
#新零售就是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重构人货场
王先生之前不仅在盒马工作过,而且长期在新零售工作。你在天猫从0到1工作了这么久,都是在线的。
卢刚:
什么让你决定从线上做到线下,我感觉盒马是线下的,这个驱动在哪里?
我在阿里待了十年,从淘宝到天猫,有幸负责天猫0-1平台产品和“双11”的建设。2013年底,我看到很多商家已经要求线下服务了。我也有一个想法,
王曦若:
当时我觉得线上只是商业的一个销售渠道,它不会代表商业的全部。第二,互联网的本质是数字化,数字化商业,而不是线上化。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转折点,流量分散。我背后的想法是,
面对最难的生鲜数字化系统,这是在这样的驱动下,我觉得只有用互联网思想全面重构商业才是未来。全面重构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契机。这样新鲜的场景就是未来。
对于互联网来讲不仅仅是做流量,一定是做价值。's眼中的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概念?
卢刚:新零售背后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全方位重构人、货、场,实现从产地到消费者的端到端数字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效率。
王曦若:
换句话说,每个成员都是在线和离线数字化的。其次,我们有多渠道、多场景的会员画像,可以通过各种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场景化服务。
基于对于人,我们在做盒马第一天是“购买即会员”。,的这一原则,我们重构了供应链体系和服务体系,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
货,消费者需要买得好,买得方便,买得放心。
我们店其实承载了几个功能:一是体验中心;第二,社区中心。同时也是物流的集散地。我们重建了商店、仓库和物流。
综上所述,基于消费者体验和整个供应链,将人、货、场三要素数字化。其背后的基础是互联网架构、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和算法。
#场,场的原则是线下生意线下做,线上生意线上做,给到消费者所想即所得的体验。
刚才,盒马背后的云技术、大数据、IOT提到了云、数据或物联网。很少有人会说我们应该把这些技术放在盒马里,或者在零售和新鲜场景中谈论这三种技术本身。例如,说到云,
卢刚:
首先,云在盒马大体系里,驱动盒马?,王曦若:
这种结合使得Box Horse的整体框架具有灵活性和可复制性,可以帮助我们的业务部门实现高效的复制和扩展。另外,我们是一个基于门店的分布式网络,一个社区网络,所以形成一个3公里的社区会员网络,实际上可以帮助会员实现更高效、多场景、个性化的互动。
移动互联网架构。本质上盒马背后是一个分布式架构,这个架构和去中心化流量、去中心化的物流体系非常完美地结合。
盒子的技术从成员、商品、交易、性能、供应链、物流和配送都实现了完全数字化。因此,它形成的链路不仅是数字化的,而且实现了链路协同,这意味着整个链路数据是可定义的、可识别的、可操作的和优化的。
全链路数字化,
系,深度重构之后形成了一个新零售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就是真正和商业高度融合,沉淀出来的零售云。零售云可以助力零售企业升级为新零售,这样的技术是普惠的。
卢刚:对数据来说,因为30分钟之内必须送达,很多是数据达成这个目标是吗?
王曦若:
是的,讲一下数据的应用。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30分钟达,30分钟达的背后,我们从下单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每一个链路,做到了实时履约各个状态还有实时库存数据跟踪。这样的体系下,我们通过算法、智能调度,确保30分钟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通过数据来实现规模化订单履约实例。
第二,我们做了供应链全面自动补货,通过算法和数据做的智能预测、销量预测。
第三,对于数据来讲,我们清楚消费者在各个场景下的画像,通过数据对消费者做个性化推荐,数据引导的成交占比很高。
卢刚:这一块为了实现闭环,IoT在中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王曦若: 是的, 我认为IoT的本质是实现虚拟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全面链接。
这也是数字化商业的必要条件,所以说全面数字化一定是需要大量的,不同的智能硬件设备。在这一块中,无论是在消费者体验,还是在供应链和履约、物理链路中,都需要大量IoT智能硬件设备,我们已经在这样的设备上做了大量实践和使用。
举个例子,我们的自助POS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智能硬件设备。这个设备背后在消费者端相当于是消费者的智能导购,做到消费者快速体验交易和结帐。
这个POS对商家也很好用,一是实现了和消费者的连接互动,二是完全是在云上实现整个部署、升级和运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POS,背后也是沉淀了很多新零售技术。电子价签,可以通过云服务做实时变价,让消费者看到线上线下实时同价。还有智能捡货硬件设备的智能机器人,这个背后需要边缘计算的智能芯片。这些智能芯片、IoT设备、智能硬件,有一个被广泛需求的空间。
卢刚:很多创业公司都在做新零售,新零售哪些领域是创业公司不要碰的,还有哪些新方向是他们可以做的?
王曦若:大家可以看一下技术架构,Iaas,PaaS、SaaS,还有上面的各种技术,
特别基础的公共计算东西,我自己看来是一些大企业去做的。很多垂直化的东西,行业垂直化的东西,一定需要大量伙伴在上面共同创新。
就像电,发电厂在初期,一个企业发电,做用电应用,这个时机是过渡阶段。最终是把真正发电交给基础设施,才会有丰富的电器的到来。
# 从天猫到盒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卢刚:你把天猫从0做到1,你觉得做盒马简单,还是做天猫简单?
王曦若: 做盒马有巨大的挑战,我也非常庆幸曾参与过天猫,因为天猫给了我机会,做一个规模化的平台。
盒马的复杂度是基于规模化和业务复杂度,两个维度集中在一起,更加复杂,需要对一个领域有很深的洞见,要敬畏商业。
同时DT时代的云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是原来纯线上平台,一定是超过纯线上平台。
卢刚:最开始您做盒马的时候,是整个体系已经设计好了,还是这个体系也在慢慢演变?
王曦若: 因为我原来在阿里就是做一些非常新的事情,所以面对一个云的平台如何架构是有经验的,也看到复杂的平台是如何架构的。
在盒马面对业务时,第一天就抱着规模化来做的,这样明确的商业目标和技术目标背后,可以说真的必须是基于DT思想定义整个架构。
卢刚:您怎么去看盒马的未来,或者新零售终极的场景,您觉得会是怎么样?
王曦若:我原来是做线上,后面做盒马,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冲击背后如何能够面对新体系把它做好,这对我最大的挑战是认知的转型。
我们从IT到DT,意味着我们的认知也是要有一个改变,这样的改变是不可能用过去的思维做未来的事情,一定要是具备未来的思维。
这个思维背后,从IT到DT核心的转变是从企业到行业,从系统到平台重构的业务,技术和业务的充分融合。
从流程到数据,从控制到开放,这样的改变是在做DT应该具备的认知。未来是更加开放,数据共享达到资源的共享。
资源的共享会让整个体系不再是孤立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孤岛,而是整个生态通过数据的链接变成智能的经济体。这样的经济体是靠每一个企业联手起来去做,所以开放和共享是非常关键。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对数据本身,大家都在讲人工智能,
我认为数据本身首先需要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数据到算法到AI,对于数据我们要经历可识别、可定义、可运营到可优化,将来到规模化数据,演变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第三点, DT的时代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因为生态还没有形成, 会出现很多云技术、智能硬件的技术、智能芯片、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还是在初期。
我认为DT科技时代是数字和商业充分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充满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