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六度理论视频,六度分隔理论视频推送

  

  上海的枇杷很好吃,但是只有这个地区的人才知道。新疆的水果很甜,大家好像都知道。我觉得这是一个悖论:它也是一种水果,家喻户晓,我们的产品在做广告的时候需要被质疑。作为一名大学生,上湖枇杷是我家乡的水果,我也在努力把它推向更多的人。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计划,想到了一个方案,最后在5月中旬落地,在这里做了一个复制。   

  

     

  

  在此之前,有几点需要提前认识:   

  

  1.你的产品有什么特点?与市场上的竞争产品相比有什么区别?   

  

  2.你的目标用户是谁?用户画像怎么样?   

  

  3.如果让你推广产品,你想好了通过哪些渠道投放了吗?   

  

  就以湖里的枇杷为例写这篇文章吧。   

  

  我们说,去湖边要枇杷。你可能只听说过枇杷,因为你脑子里的基本联想就是枇杷,不知道去湖边是什么概念。   

  

  所以我在做上湖枇杷的推广时,会附上上湖枇杷的百度知道链接和相关文章报道链接(突出重点),让用户听到上湖枇杷这个词的时候给他一个简单的解释,帮助他建立一个简单的基础联想。   

  

     

  

  *“基本联想”是帮助用户大脑分类和建立认知的必要信息。   

  

  *“附加关联”是在基于用户的关联之外,用于丰富内涵、提高商誉的关联。   

  

  新产品在做推广的时候,不能像大品牌一样,跳过基础联想,直接建立附加联想。   

  

  就像我把枇杷放在湖上,不会直接说湖上的枇杷卖得多好,采摘过程有多严格。简单来说,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上杭枇杷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上杭就是枇杷的故乡。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让消费者更接近例子。   

  

  当用户能够逐渐接受我们的产品形成简单的认知时,我们可以继续给他们附加联想。   

  

     

  

  其实这是必须的。王老吉做营销的时候,口号不是“怕生气喝王老吉”,而是“广东正宗凉茶”。同理,用户更容易从用户的角度接受推广。   

  

  枇杷节5月中下旬开始,5月初得开始热身,4月得开始准备枇杷。   

  

  第一次做这个怎么办?别慌。如果市场上只有你一个人这么做,那你就是主导,躺着也可以卖。但是不,你不能把市场上所有这样做的人都算进去。所以你不行,你可以一步一步看别人怎么做。   

  

  制造产品也是如此。作为小白,我们一开始都很尴尬。就像学习画画一样,我们需要复制更多的好作品,去感受好产品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卖枇杷,我会先去淘宝看看大家是怎么卖的:包装、规格、价格、文案等。   

  

  这一步至关重要。你不仅可以了解市场情况,还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制定自己的产品风格和市场进入方式。   

  

  对比了几家店的产品规格后,你应该开始思考自己的产品规格了。然而,你应该记住你的目标。你要记住:你不是专业卖家。你没有太多精力去卖贫嘴。你只是想帮家人分担压力,在枇杷季节多卖水果。如果你想做和商店卖家一样的事情,要么你不能卖几箱,要么你必须花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篡改它们。   

  

  根据葫芦画瓢,只做了表面功夫,人们在里面的运营和营销细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   

  

  所以,你要有自己的产品规格和营销手段,而且这个方法要适合你的目标用户群体。   

  

  说到目标用户,你觉得是谁?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有哪些同学?名单上的朋友?   

  

  是的,但只是一小部分。白枇杷的成本本来就高,再加上运输新鲜快捷的运费。如果卖小包装,比如1斤2斤,那么价格会很高(物流成本、货物、包装等)。),而期望和现实带来的差收益会让用户失望。因为校门前的水果店不贵,学生总是可以花十几二十块买一袋水果。而十几二十块钱,对我们来说,只够一次运费。   

  

  所以就是不要做少量,就5斤,礼盒。很明显,产品规格在这里,规格太大了。如果学生买,基本上是团购。   

  

  还有一个原因:我的目标用户大部分根本不是同学。花100多元买一盒水果被认为是高端档。工人、送礼者、宝妈等。更准确。他们有这种消费能力,可以利用。   

  

  但是,这个身份不够直白。我还需要了解这些用户的特点,也就是用户画像:他们爱吃水果,在外省没吃过枇杷,经常是在吸烟的环境下,给朋友和婆婆送礼物等等。   

  

  当你知道这些点可以作为你的切入点,就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渠道投放和文案推广。   

  

  分析用户画像后,要根据用户画像来打磨自己的产品。以我的枇杷为例。枇杷卖家那么多,为什么还有人买我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之后,我给自己提了几个。   

答案:我的枇杷好吃;我的包装比较好;我的服务到位。

  

你如果想好自己的答案,就紧紧地靠拢它,多做这方面文章。我说好吃,那我就一定要让家里人挑枇杷的时候挑大的发货;我的包装好,我在淘宝上选择了四五种高端的礼盒包装箱,最终定了一种最好的最合适的,而且贴纸也是我设计自己订做的;服务方面,我就在环节上做细节,产品本身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是好的服务更能获得人心。

  

在枇杷的包装前,我做了约两百份问卷,都是关于对枇杷的喜欢与否,喜欢什么味的,价格方面,为什么不喜欢,吃的麻烦?等等。在总结整理后,做了以下的细节:

  

比如大家吃枇杷的时候,可能会麻烦怕脏什么的,我就在里面放了手套;吃完要洗手什么的,我就在里面放了小包湿巾纸;比如吃完需要收拾垃圾,我就会在里面放入一个小的塑料袋;比如打开枇杷箱,你就能看见一张精美的图纸,上面做一点用户关怀或是品牌建设什么的。

  

  

  

再说回提前准备,事实也是如此,我在四月末就把文案框架写好了,然后一点点修改,反复地做优化,给了很多人预览,问了很多人的意见,最终定出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版本。但是只是一条推送,主要目的不是让用户下单,而是预热和宣告,并做一点简单的信任背书,告诉大家我要开始卖枇杷了(提前预热),枇杷很好很甜(枇杷的功效与采摘),请大家来找我买(规格、包装、价格等)。

  

到真正要做推广的时候,我用的还是朋友圈的常规操作:图片+文字+小视频。

  

为什么不用推送呢?因为推送冲击能力不够强,用户动作拆解开来看,首先需要点开链接,还要划到下面才知道你要干嘛。为了简化步骤提高曝光,我就用自己的文案和图片做宣传。

  

这里是有讲究的,文案的讲究,图片的讲究。做推广的时候,不要每个优点都全部写上去。因为当你每个都写,你的文案会很臃肿,想每个点都写到可是却表达不到位,每个点都只得了60分,就好比在热水里加温水,最终只能使温度下降,而且用户看得也累。

  

相反,一次突出一个点,并把它放大化,文字排版图片编辑做优化,我相信每次的发圈都能带来几个到十几个订单量。

  

有研究显示:

  

> 消费者从接触新产品到最终完成转化之间,平均需要经过七次重复提醒。

  

所以既然我们选择做几天的“微商”,我们就要做好这份工作。枇杷实况图,用户下单图,好评图,复购图,枇杷美图等,你都是需要整理过优化过以后发圈的,不能偷懒,且质量不能低。但是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此消耗自己的朋友圈,真的值么?真的只是为了利益么?

  

要想清楚自己卖产品的初衷。

  

自己发朋友圈卖枇杷,圈子摆在这里,挺局限的。但是六度分割理论是存在合理的,总有你的学长学姐毕业了上工作单位了,总有喜欢吃水果的老师家长认识几个,总有在做活动的时候认识几个校外领导校外赞助商,总有几个玩得好的有影响力的同学。这么一看,其实范围很大了。

  

这时候,展现你交际的能力到了,如何说服他们让其帮忙宣传,你得花点心思。当他们帮你做完宣传后,因为用户精准,你的订单量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我认为,当用户的朋友也成为我们的用户后,他的圈子会更为精准。

  

这时候,做出适当的让利与好处,让精准用户发圈,当然如果你能自行编辑文案让他来发那是更好的,这就更像口碑,而不是硬广。

  

对于下单还帮你宣传的小伙伴,要采用相应的奖励机制。

  

别人帮你推,要么就是你的产品真的不错,要么就是同学情谊深似海,但是不论如何,要感谢。我很感谢帮我推广的小伙伴,我希望我的枇杷能甜到你们的心里;同时那些买来送给爸妈尝的,我也千叮咛万嘱咐说挑选最好的,也让你们的心意也能更好地传达到你们爸妈那儿。

  

可能会问,为什么只在朋友圈卖,不在一些平台上卖呢?

  

我前面说过,你花多少精力,就拿多少收益。

  

在平台上做,生鲜类食品你可能需要什么认可证安全证,你需要去做店铺推广,你需要刷好评,你需要等确认收货后才有到账等等,更重要的是,你要摸清平台的规则从而去做优化。

  

而朋友圈推广的话,看重口碑和视觉冲击力。虽然朋友圈已经沦为广告圈,但是朋友圈很简单粗暴,只要你图片做的优质,文字排版舒服,你的产品第一印象带给大家的,就是高大上。

  

还有,你要自己拿捏好你的重心在哪里,当然可以平台也推朋友圈也做。但是如果我本身就对平台不是很懂,规则也没摸透,宝贝文案详情都需要按照平台的规则制作,没做好又带不来好的曝光,这个参与成本是否过高呢。而且枇杷这种强季节性的东西,我只卖一阵子,甚至就是十来天,我需要怎么样让效益值最大化,都是需要思考的。

  

整个枇杷销售,其实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服务的优化(顾客吃枇杷的体验),拼单的机制(让更多人享受到上湖枇杷),身边用户的抓取(应该带几箱给同学尝尝)等等。

  

这次简单的复盘,也希望能带给自己带给大家一点收获。

  

本文由 @PanGaw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