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钱。如果他们遇到问题不能还钱,不仅会影响双方的感情,还可能导致打官司。对于欠钱不还的人,我们一般叫他们“老赖”。一般意义上的老赖是指债权人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他有钱却不还给他人,法院会对他进行一定的处罚。那么,对于真正有家庭困难的人,法院还会采取强制措施吗?
老王最近在职场遭遇了“中年危机”。因为他年纪比较大,从事的游戏开发行业工作强度高,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最近老王因为年龄原因被公司辞退,又因为父母住院需要钱,想自己创业做点事。于是我去开了一家餐厅。但由于经验不足,无法经营,未能创业,欠了一大笔贷款和亲戚朋友借的钱。最后,我不得不关闭餐馆,卖掉自己的房子来偿还银行贷款。然而,由于他实在无力继续偿还欠亲戚朋友的贷款,亲戚朋友一起把他告上了法庭。目前,法院正在就相关问题进行相应的协商和调解。
现实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老王的困境。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许多债权人别无选择,只能和债务人一起去法院,债务人也是他们的亲戚朋友。
对于法院来说,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呢?
一般来说,这种贷款纠纷是民事案件。即使双方都向法院起诉,法院起初也只会对双方采取协商调解的形式。结合借贷双方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解,希望尽量减少对双方生活的影响。
有些债务人自己态度不好或者有钱了不还钱。此时,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申请强制执行,收回其欠款。
但是,对于那些本身确实存在经济困难的债务人来说,法院会如何处理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二条法院有权采取执行措施。
人民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由有关单位处理。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况查封、冻结、转移或者变更被执行人的财产价值。人民法院查询、查封、冻结、划拨或者变更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查封、冻结、转移或者变更财产价值的,应当作出裁定,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从上述条款的分析可知,法院受理债务人的强制执行请求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对于有自己能力的债务人,如果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法院会专门对其名下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进行审查,并予以冻结、扣押。对于相应的财产,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方式清偿债权人所欠的债务。
但对于上述无行为能力的债务人,法院一般情况下不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仍然会采取协商调解的形式,最终协商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在满足债务人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执法。如果强制执行影响了债务人的正常生活,一般不会采取强制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相应的债务人,是否强制执行取决于其具体的合作态度和自身的实际经济情况。如果债务人在案件调查调解过程中态度良好,确实有自己的困难,法院一般不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