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6月29日,深圳首个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活动在盐田港举行。当日,作为供油船的“朝阳502”号在深圳海关监管下,从惠州马边洲岛华德油库提油2700吨燃料油,在盐田港码头作为国际帆船“ZIM”号顺利完工。
弗吉尼亚”提供燃油加注服务。此举标志着第一艘“深圳牌照”国际帆船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项目清单中又一项目实施,对盐田区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贸易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是指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向国际航行船舶提供免税油品供应,是国际海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港口国际化水平和配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授予深圳国际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盐田区主动适应形势,提出在盐田港区大力发展保税燃料供应业务的建议。保税燃料油改革增加了具有地方牌照的供油企业数量,可以增加盐田港从事保税燃料油加注的企业数量,使市场更加活跃。
盐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盐田港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发展保税油品市场,提升和加强盐田港保税油品供应服务能力,不仅有助于稳定现有航线,吸引国际船舶停靠,提升盐田港市场竞争力和国际航运枢纽地位,也成为吸引船舶检验、航运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发展金融服务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抓手。这将为盐田区推动航运业发展提供重大历史机遇,为深圳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为支持保税燃料业务发展,推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业务许可在深圳承接,深圳海关积极满足企业需求,研究相关政策,借鉴船舶保税燃料油监管经验和新的监管措施,简化申报流程,优化保税燃料加注环境,积极推动该业务在深圳落地,助力盐田港集团在深圳成功获得第一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零售许可。
深圳海关自贸区和特区发展司副司长罗传勇表示,“深圳牌照”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的正式启动,将吸引更多船舶到盐田港加油,有助于盐田港打造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加注中心,持续推动深圳船舶燃油供给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运市场竞争力,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为方便首填票业务顺利开展,深圳海关积极实施“无纸化通关”“先供后报”“一船多供”等服务措施。借助信息系统,提前查询收油外轮证书信息,提前与供油企业对接,比对企业申报数据信息,将常规三项处理合二为一,实现“一次申报、一次审批、一次结算”的快速通关模式。同时,借助“单一窗口”电子政务平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可在海关一键受理,并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加油船舶“到货即供”“添加后离”的便捷通关模式。允许企业开展“先供后报”业务,即企业先从仓库申请燃料油发货,再办理报关手续
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口岸相关部门创新改革监管模式,积极应用5G技术传输,通过建设一体化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特种设备计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方式,切实规范灌装企业的灌装管理,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