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投资是技术和经验资源的结合。年轻的大师一般都不是大师,很难找到CEO。_
第二代接班是中国企业家退休最直接的方式。如柳传志、任、宗。或者用职业经理人来维护企业传承,比如马云、刘等。前不久,格力董小姐任命22岁的秘书孟雨桐为接班人,引发全网热议。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成功女企业家,董明珠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她却放不下各种事务。选择接班人也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但在投资圈,成功后退休并不容易。59岁时,孙正义曾在股东大会上说“我觉得自己充满活力,短期内不打算退休。”但事实是,不是他不想退休,而是他不能。
与企业相比,投资圈习惯了合伙人机制,GP普通合伙人对基金的盈亏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一个组织的品牌也与合作伙伴的个人成就和声誉紧密相连,而大多数组织都有多个合作伙伴。
目前活跃在中国创投圈的“资深”投资者中,CDH投资的吴尚志68岁,熊晓鸽64岁,真格基金许小平64岁,赛富基金64岁,弘毅资本赵令欢56岁,沈南鹏52岁,章雷49岁,徐新55岁,萧冰53岁.据统计,占据中国风险投资榜单前列的著名投资机构,已有超过一半进入。
当然,退休后还可以坚持投资。毕竟已经90多岁的巴菲特还在坚持投资。但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它不同于一般企业意义上的接班人,它可以传二代或者找CEO。在投资领域,投资是技术活动和经验资源的结合。年轻的大师一般都不是大师,很难找到CEO。
20年过去了,风险投资的核心人物日渐老去。继承他们奉献了一生的投资事业越来越迫切。
企业家的接班人还是可以由第二代或者CEO来继承的。然而,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创始合伙人牢牢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从现阶段来看,制度的传承无非是“无限循环”的裂变和再裂变。想象一下,如果今天的高资本失去了章雷,红杉中国失去了沈南鹏,那么这些机构会剩下什么?
#合伙下,投资机构从来不属于任何人。
2020年11月,54岁的软银愿景基金首席运营官婉如维拉塞克拉宣布退休。除他之外,负责Vision Fund投资者关系的Penny Baird、作为AI新创造AnyVision CEO的运营合伙人Ivy Golan、两位投资合伙人Ted Fick和贾斯汀威尔森以及英国首席风险官Maria Khan也计划在同一时期离职。
此外,这是软银愿景基金两个月内超过10%的高管流失。遭受业绩反转、巨额投资损失、资产出售等负面影响,结果为——。
后继乏人的现象愈发严重,迫使孙正义必须坚守岗位。
这种现象被认为是软银2016年接班人的有力候选人,软银是孙正义的得力助手之一,自尼科什阿罗拉离开软银后,这种现象一直持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巨人从不在一夜之间倒下。2019年2月,孙正义明确表示,他选择在69岁退休。但现在他已经64岁了,只能说延迟退休是他的选择。虽然他已经在认真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但短期内没有退休计划。
合伙人制度是公司的一种权力结构。在VC/PE行业,绝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都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制,最高级管理层对外宣称合伙人。这也反映在机构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这一架构上,几乎都是公司投资决策的裁决者。一般而言,能够入选的管理层,对外都是合伙人。
不想当合伙人的投资经理,不是好的投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这个行业更有价值。但是,今天行业格局非常明显,很难产生新的巨头。同样,新人也很难升职。特别是内卷化越来越严重,足总和投资者的竞争都很激烈。
根据晋升途径,私募股权公司的最高级别是合伙人3-8年投资经理,0.5-2年投资总监,0.5-2年投资副总裁,最后是投资合伙人.
在一个组织中,合伙人少则一个,多则三四个,足以管理LP的资金。比如某投资公司有A、
b、C、D4普通合伙人,共同持有公司100%股权,公司整体利益与其直接相关。至关重要的是,衡量这条晋升之路的标准往往不是投资记录,而是资历。
过去,国内很多老牌风投/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内部等级森严,资历深厚,晋升机制僵化。尤其是从VP到合伙人,除了工作一定年,我们还希望下一次的资金筹集。一些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投资者也很难突破晋升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风险投资
圈一波一波的裂变出VC2.0、3.0....比如2015年前后,张震出走,联合高翔、岳斌创立高榕资本;曹毅告别红杉中国,获得王兴和张一鸣支持成立了源码资本;傅哲宽离开工作13年的达晨,啟赋资本出世……在这场巨变中,中国VC悄然进入2.0时代。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创业的激情被点燃,新生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仿佛一夜之间“全民VC”“全民天使”。扯远了。
沈南鹏说过,
“投资能力是一家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投资能力,意味着在每个关注领域都有最精英的团队,而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和单个项目的表现。没有人可以永远保持认知领先。”
相比创业公司中CEO可以决定公司大部分战略决策和战术制定,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家投资机构,一支相互信任、配合默契的合伙人团队其实才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想要长存长青的投资机构,不可能只依赖一个明星投资人。但在中国创投江湖上,林林总总的各类机构中,仰仗机构“一把手”的现象绝不在少数。
# 铁打的机构、流水的合伙人 退休不是唯一出路
这些年,明星投资人单飞,脱离平台自立门户,似乎成了创投圈人事变动中的一个常态。
有些人因为在原机构遇到瓶颈,可能业绩不错就是长时间没有升迁机会;也可能偶然间遇见另一家机构,实现了升职加薪。还有少数或许因为跟原机构领导产生矛盾或投资理念分歧等。出走、另立门户,成为这些人不得不选的一条路,尤其是那些具备募资能力的投资人,完全可以自己出来创业。
比如早些年成立梧桐树资本的原戈壁创投合伙人童玮亮,创办高榕资本的原IDG合伙人张震、高翔,创建源码资本的原红杉副总裁曹毅,创办中钰资本的原九鼎投资合伙人禹勃,创立弘晖资本的原鼎晖投资高级合伙人王晖、景林投资合伙人朱忠远、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赵刚等。
最近一两年,市场上渐渐又涌现出全新一批的投资机构。比如2020年成立的日初资本创始人陈峰,曾是黑蚁资本的创始合伙人;2020年成立的不二资本,创始人除了UC优视原联合创始人梁捷、kk集团创始人吴悦宁之外,还有璀璨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晓丰。2019
年创立云时资本的彭创,曾任清流资本副总裁和洪泰基金管理合伙人。而在此前,最为轰动的还得是甘剑平。
创立渶策资本前,甘剑平曾担任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长达13年。参与投资大众点评、美图、世纪佳缘、知乎、蚂蜂窝、蘑菇街、Bilibili、途虎、途家、挖财等众多明星项目。邝子平在2006年离开英特尔成立启明创投,2007年1月,甘剑平正式加入任主管合伙人。直到2019年,甘剑平拉着胡斌离开,创立渶策,启明创投这只被称为“中国最稳定的美元基金团队”正式分崩离析。随后不久,原启明投资合伙人、资深研究分析师姜显森也加入。
值得说的是,甘剑平和胡斌相识15年,在启明期间,两人曾两度在同一团队并肩合作。对于甘剑平的离开以及当时启明创投给出的官方说法也是“和平分手”。但
不得不说“人到了一定阶段,总会想着自己开创些事业。”
# 创投圈无需接班人计划 年龄越老、投资越稳
互联网圈有个不成文规则——35岁以上还在基础岗,很容易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2017年,华为劝退34岁的交付与工程维护人员。2019年,滴滴宣布裁员2000人,主要是35岁以上的程序员。同一年,53岁的百度总裁张亚勤退休,李彦宏明确表示要“抓住公司干部年轻化的历史机遇”。连习惯以“兄弟”相称的刘强东,都对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动刀,搞末位淘汰制度。中国俗话讲:“江山代有才人出”。
根据脉脉对19家热门互联网公司员工年龄统计,2020年这些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仅为29.6岁。最年轻的是拼多多和字节跳动,平均只有27岁,从高管到基层员工都是年轻人。
如今的天下,无论互联网大厂还是投资圈行业都在讨好年轻人,他们要钱少、能加班,而且还学得快,互联网大厂恨不得源源不断地招聘年轻人。而另一方面,稍微老一点的人都被淘汰了。只不过,
投资跟其他行业不一样,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结合,可以说越老越吃香。
熊晓鸽曾说过,做投资人越老越狡猾。巴菲特80多岁的时候还在一线,这是很多投资人都无法超越的。
(投资圈)一定会有不断的新鲜血液进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该退休。
调查显示,目前创投圈,平均年龄是39岁,平均从业年龄为30岁,48.67%的投资人从业时间集中在7-10年,超过80%的投资人在30岁前进入投资领域。从当前活跃在创投一线的“高龄”投资人来看,熊晓鸽66岁、徐小平65岁,李开复60岁,沈南鹏54岁、张磊49岁、这些投资人,显然距离退休还有很长时间。当然,退休也仍可坚持投资,毕竟90多岁的巴菲特还在坚持投资。
对于巴菲特,如果说多数人投资都是冲着钱和发财而去,巴菲特已经上升到新的境界,那就是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判断来决定投资目标和方向。就像看不上比特币一般,新奇不能打动他,稳,才是巴菲特今时今日的投资风格。如今,91岁的巴菲特还坚持在一线,那么,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究竟谁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版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