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海网
泰海网6月16日讯据厦门日报报道,
6月11日下午,同安区授予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保护单位,并向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
据同安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安区第二批有18个区级非遗项目,其中传统技艺包括同安船的传统制作技艺、面塑、同安竹编、同安传统纸扎技艺、同安传统面点制作技艺、同安传统米线制作技艺等。民俗有银黑脸妈祖信仰、盘突捉龟习俗等。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17人,涵盖农民画、莲歌、锡雕、同安煎饼、同安肉封等项目。
工匠杨志刚对同安传统面条制作技艺的选择感到非常高兴。面条在闽南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记载,传统手工面馆出现在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同安地区。在闽南,面线蕴含着财富、好运、长寿的美好祝福,是迎客、祝贺、馈赠亲友的必备产品。如今,同安传统面馆日益匮乏,手工制作面点的技艺亟待保护和传承。
杨志刚:“同安云阳手工面点制作复杂,有12道工序。做出来的面条不仅特别坚韧有弹性,而且是其他面条无法比拟的——可以吃第二顿。意思是云阳面不会煮很久,即使保存很久也不会糊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