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公司的选择起步点,创业的竞争门槛

  

  编辑:如何应对巨头,是每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大家分享。   

  

     

  

  巨人是没有边界的,他们必须阻碍一切。   

  

  只要是热门的赛道,哪怕刚开始只有几个创业公司,一眨眼就会挤满巨头。   

  

  每当这一刻到来,老板们都会喊出一个没有上限的宣言来掩盖自己的不愿意和忽视。不要问,问就是全部。   

  

  这也说明黄金的创业时代已经过去。以前是资本的压力,现在是竞争的压力。毕竟连滴滴做社区团购都不用设上限。   

  

  美国代表团说,“先发制人”。不需要验证模型,不需要教育用户,用延迟满足发挥奇迹就能打赢战争。   

  

  那么,小公司应该如何应对创业战场上巨头们的无边界战争,在这个战场上你把我唱绝了?   

  

  #一、创业公司能做什么?   

  

  在你回答该做什么之前,先谈谈你不能做什么。   

  

  2020年下半年,站在从空中掉下来的猪旁边,我们要管好创业公司不能踩那些坑。   

  

     

  

  ## 1\.光模式不可或缺,根本没有出路。   

  

  过去是一个思想主宰世界的时代,但这是一个只需要一个程序员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粗、快、猛、小步迭代。不要乱搞没用的,先把产品扔到网上,看看用户反馈,强调MVP和AARRR。   

  

  光模式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只有轻了才能跑得快,上线快,用户来得快,优化提升也快。至于基础设施和法规,我们以后再说。先污染,再治理。   

  

  轻模式是以平台为架子,与双边市场对接,优化生产销售效率。但现在平台只是一个工具,提供匹配的媒介,核心是流量,在于B端推广和C端客户获取,而不在于平台的维护。   

  

  平台无路可走。小公司在获得两端客户方面不如巨头强。比如小说平台,很容易看到现金流。但每个巨头都至少有一个阅读平台,网络写手也在这些平台上。你想和作者和读者竞争什么?   

  

  轻装模式是交通业务。如果说2020年资本市场的模式比较清淡,你跟资本的对话可能不会超过五分钟。   

  

  ## 2\.工具化不可行,巨人的功能。   

  

  工具会越来越难做,曾经好用的工具也会越来越难。   

  

  工具化达到了顶峰。一个GTD工具、一个天气组件和一个刷题软件可以外包一层放到网上。至于推广,有app。   

  

  商店的红利期。它是互联网工具狂野时代的基础设施,现在已经完全现代化了。   

  

  现在市场变了。工具将成为巨头的基本功能,用户可以免费使用。这是巨头们争取客户的一种方式,他们不指望赚钱。   

  

  正如石墨文档之于腾讯文档,问答明星之于腾讯问卷,Xmind之于WPS,飞书文档之于流程图。巨人强调生态,生态就是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做一个视频编辑工具,这只是Tik Tok Aauto faster的一个附属APP。你想收钱吗?那个用户去免费使用了,那么工具产品是不是换成了内容产品,比如gif Aauto Quicker到Aauto quick?没有时间了。   

  

  虽然可以定制化、差异化、个性化,让自己的工具产生独特的价值,但首先这项技术没有门槛(巨头肯定可以做,但挖人做不到),其次用户是否愿意为独特性买单?   

  

  巨人不是为了利益,这个战争巨人是无敌的。它们是流量策略,是降维打击。   

  

  或许工具产品最好的出路就是被巨头收购。套现,寻找下一个创业机会。   

  

  ## 3\.和平的角落太理想了,资本催动停不下来。   

  

  企业家就留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好吗?不可能。   

  

  如果你没有到你家门口,可能是巨人没有照顾你,或者注意到你但不喜欢。   

  

  同样,资本也看发展和速度。只要采取融资,就会有推广压力。有了本钱,你也没办法。太阳中的气泡要么飞得更高,要么爆炸消失。   

  

  资本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扩张之战可能会让企业脱离自身的价值取向,在推动激进主义的过程中,感觉变了味,不再是以前的自己。   

  

  不出去不行。商业战争迟早会烧到你自己家门口。这是商人的行为,不是商业游戏。   

  

  2020年,创业公司唯一的出路似乎是做更多。   

  

  # 2.创业只是一种方式。   

  

  全世界吃新鲜食物的时代已经过去,唤醒和爆款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创造奇迹是巨头的游戏,创业公司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 1\.先活着,干点脏活。   

  

  负重的前提是活下去。   

  

  创业项目不能指望赚钱。第一,前期投资在于验证模式,就是找现金流。二是看模式能否走得更远,盈利是主要的前进方向。   

  

  因此,创业的最佳模式不是   

白手起家,是有小家顾大家。小家解决生存问题,大家解决理想问题。

  

可以是个苦逼代理,电商代理、财税代理、托管代理等等,有自己的流水和员工,基于此稳定一个为理想做事的团队。

  

创业公司解决了生存问题,CEO压力也相对变小。他不用再为了断炊去找遍资本或卖房生存。团队成员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加,创始人千万不要考验成员的耐心,他们也有各自的责任。

  

同时,由于自身已经能活下去,在与资本的对话中优势也大,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被资本要求过分的让步。

  

所以,2020年创业,先活下去,再找事情。

  

## 2\. 找到机会,就重模式发展

  

活下去的目的不是当个小老板,而是为了更大的事情。

  

找到机会,奋力出击。这个出击现在看来,只有重模式一条路。重代表着其他创业者的门槛,代表着巨头的长决策周期。

  

可以是开店,创造一种模式,如奶茶店、名创优品等等。开店的核心是标准化和规模化,在一个门店快速打平之后,就把模式复制到其他地区,标准化是规模化的前提。规模化要考虑自营还是加盟,这是基于用户体验、扩张成本、管理半径的综合考量。

  

可以是消费品,改变一种业态,如化妆品、汽车销售等等。消费品的核心是供应链和流量,供应链是成本控制,保证自己有竞争力的价格,可以是自营工厂或者整合零散的产业链。一般越是分散的市场越有机会,流量的获取要超前,把握人群潮汐的趋势,敢于尝试新型的流量获取手段。

  

可以是品牌,打造一种定位,如元气森林、熊猫不走等等。品牌的核心是趋势营造,为消费者新建一个心智场景,在面临决策的时候,能够选择自己的品牌。潮流趋势的打造借助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方便,门槛也没有以前那么高。

  

重模式创业的关键是相对优势,跟白手起家的相比有资源优势,跟巨头相比有决策优势。优势的结果,就是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时间窗口。

  

2020年,负重前行,可能走的最快。

  

## 3\. 最好情况,是本身就处在行业内

  

所以,现在创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本身处在行业内,引领行业的变革,用互联网思维去改变传统的因循守旧。

  

行业内零起步。先在行业内调动一定资源,来验证新型模式,再不断的修正策略、优化迭代。这是新时代的MVP和创业从0到1。这也是其他外来者费力也找不到的门路所在。

  

行业内易感知。在行业内也能对行业现存问题有着敏锐感知。能确切的知道行业问题所在和预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能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机会。在行业外的话,无法定位到关键问题。

  

做行业模式的创新者。身处行业,又能把互联网的打法融合进去,这样才是最好的创业模式。且看现在的明星公司,都是行业老炮再出发。

  

这是一个【行业+互联网】的时代,是懂行的人看到了问题,然后利用手中资源去拓展的年代。

  

# 三、记住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是永远的变革路线。不要理会消费降级的任何喧嚣,消费升级才能让生活变得美好。

  

  

## 1\. 消费升级的创业路线

  

商业的发展,永远是消费升级。

  

拼多多在五环外是消费降级吗?不是的,拼多多是五环外的消费升级,我们获得了新的购物渠道和性价比。

  

蜜雪冰城是消费降级吗?不是的,蜜雪冰城是别人的第一杯奶茶,是年轻人的最爱的冰淇淋。

  

毛豆新车是消费降级吗?不是的,毛豆是打工人家庭的第一台车,是他们的便利生活。

  

把Prada的女王降到200元,穿Prada的人群还是曾经的低消费群体,这是低消费群体的消费升级,不是女王的消费降级。女王穿的还是女王的新衣。

  

消费升级,是工业剩余时代的高性价比,是品质、合适、恰好,是消费者与商品的原来你也在这里。

  

## 2\. 依托产业链的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不是说升级就升级,这不是一个版本迭代的故事。

  

消费升级首先要明确现状。知道所处行业的特性和深坑,了解消费者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才能定位创业方向,评估优化后带来的爆发预期。这里决定了创业要不要做。

  

其次要了解技术变革。判断未来的解决方案与现行方案的差异,以及团队能做出的融合、能做到什么程度、用户能接受到什么程度。这里决定了创业能不能做到位。

  

最后要洞察消费的趋势。这是产品升级后的市场,符合消费趋势是一个越来越大、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这里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买单,创业能不能成。

  

所以,创业最好有产业链的内部资源,将互联网传统to C 的MVP,转变为 to B 的MVP,由产业内向外延伸,最终带来行业变革。

  

# 总结

  

现在才算是回到了商业核心,不是模式创新,是商业创新。

  

现在才算是回到了用户价值,不是生产者本位,是消费者本位。

  

创业者要思考的就是:身处行业,该如何让行业普惠大众,该如何让大众变的品质实惠?

  

无惧巨头,无视巨头。相信用户雪亮的眼睛,相信品质口碑的力量,相信厚积薄发的荡气回肠。

  

## #专栏作家#

  

王海,公众号:产品经理大百科,微信:wanghai638,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产品老兵,对产品增长和商业模式有深入研究,目前创业中。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