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在线-国际财经新闻
卡通创意地图
2020年初,碧桂园发起了总部与地区间的重大人事变动,涉及多个地区至少38位高管。业内普遍认为,通过大区域整合大型房企,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还可以更好地在区域内进行多点布局,进一步提高产能效率。
年正式复工后不久,领先的房地产公司碧桂园悄然开始了大调整。
2月24日晚,碧桂园发布《关于部分中心和区域调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将对集团总部的组织架构、区域划分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整,涉及十余家总部部门和区域公司的合并,以及多名高管的岗位变动。
区域数量减少到55个。
此次重组被认为是2019年初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总体目标依然是“通过推进集团权责下放、业务流程精简和内部人员培训,实现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实力和卓越,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
2019年初,碧桂园发起了最大的组织变革。通过整合职能类似重叠的部门,集团在投资政策、财务、营销、成本和行政等重要业务领域的效率更高、更精简。同年11月11日,碧桂园发布了2020年营销结构和功能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从区域营销管理部门层面,将“原政策产品科”“市场战略科”“营销事务科”三大科合并调整为“营销支持科”。
这种调整仍然遵循过去一年的总体逻辑。具体来说,调整包括集团和地区两个层面。
在总部层面,将投资战略和设计两大核心中心合并为一个投资规划中心,旨在整合相关职能,提升对区域的综合服务水平,实现更高的效率,精简流程。
在区域层面,整合部分业务规模较小的地区和毗邻地区,进一步有效利用优势资源,提高区域工作效率和责任能力,包括将甘肃地区、兰壁地区并入甘肃地区;将成都地区、川东地区管辖的内江市、资阳市、德阳市合并为成都地区;将湖北地区(孝感市除外)和武汉地区合并为湖北地区;将滁州地区和皖东地区合并为皖东地区;将江苏地区、苏州地区、苏南地区合并为江苏地区;将上海苏区和上海地区合并为上海苏区;将浙东地区和宁波地区合并为浙东地区;将江西地区、赣州地区、南昌地区合并为江西地区;将佛肇地区和肇庆地区合并为佛肇地区。
其中,不乏之前区域裂变后的再融合。苏南地区这次合并到江苏地区,滁州地区和皖东地区合并到皖东地区之前都是从碧桂园江苏地区拆分出来的。
作为集团的一流区域,江苏区域一直是碧桂园的演出中心。2013年以来,江苏区域业绩持续突破百亿元,2016年为集团贡献销售额367亿元,居各区域第一。2018年7月,碧桂园为增加辖区内的市场份额,将江苏地区管辖的滁州市公司、常州市公司、马鞍山市公司进行升级,设立滁州地区、苏南地区、皖东地区。此后,江苏地区一分为四。
此次调整后,碧桂园将减少14个区域,调整后留下55个区域和总部。
38名高管改变了警惕。
随着集团和区域组织的调整,至少38个总部和区域经理的职位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新合并的投资策划中心,由集团执行副总裁、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程光宇负责。再说,程光宇也会肩负这个
除程光宇外,涉及的人事调整还包括原湖南地区总裁黎晓林变更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原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杨翠龙出任成本管理中心总经理;任命原江苏地区总裁陈斌为国际和特区事业部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原总经理彭志斌出任甘肃区域总裁;原成本管理中心总经理黄玉玲出任安徽区域总裁;谢仍然是沪苏地区的总裁,但他的管辖范围已经扩大到原来的上海地区。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张志远出任湖南地区总裁。
去年年初,杨翠龙和黄玉玲进行了第二次轮换。这一次杨翠龙换到成本管理中心,算是回归岗位。去年,由总设计改为总造价的黄被集团调至该地区,赴安徽任总裁。事实上,目前安徽的发展对黄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去年,碧桂园西北总裁张志远调任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接手碧桂园新业务板块。现在张志远已经重返该地区,谁将接管张志远仍是个悬念。
在去年10月的碧桂园集团管理会议上,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要全面实行集团与区域垂直轮换,关键岗位可以采取公开竞争制。
此次调整,碧桂园将以天津区域总裁、内蒙古区域总裁为试点,面向全集团公开竞争。注册范围扩大到在碧桂园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包括担任碧桂园项目总经理3年以上或管理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从具体要求来看,碧桂园更注重考生的一线实践经验,需要至少有一次完整的碧桂园项目交易经验,且项目销售、利润、工程、交付等各项考核均符合集团要求,其中能把难点项目做成好项目、扭亏为盈的优先考虑。
这种选拔标准意味着,在行业快速成长的时期,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在扩张中找到晋升空间,经验丰富、执行能力强、中标能力强的员工更容易被抽出来。
这种大胆创新的公开竞争,在接近碧桂园的人眼中,体现了碧桂园希望实现“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企业文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有能力的人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际上,去年以来,万科、融创、阳光城、中梁等多家房企在内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组织和人事调整优化,强化总部赋能,做大做强区域,基本成为规模房企组织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业内普遍认为,规模房企通过大区进行整合,不仅可以更好地管控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区域内多点布局,进一步提升产能效率,以期新的组织架构更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