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在完善退市机制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现状和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要求相比,“退市难”问题依然突出。可以预见,《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将开启“退”和“稳退”退市常态化新局面,助力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
完善退市机制是资本市场上经常提到的话题。近年来,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2019年至今年9月底,46家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渠道退市。其中,24家公司被强制退市,是此前6年强制退市总数的两倍。
但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现状和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要求相比,“退市难”问题依然突出。在注册制从试点到全面实施的关键点上,更需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应该作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这既是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重塑市场生态、构建良好市场秩序的重要途径。
完善退市机制,总的原则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提高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退市监管,完善常态化退出机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一直有一种诉求,认为欺诈发行上市后被迫退市的公司不应该“退一次”,让不法之徒付出沉重代价,二级市场投资者不应该遭受双重打击和损失。此次,《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聚焦这些突出问题,提高了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和人民诉求。特别是提出拓宽投资者补偿资金来源,推动更快更好落实预付款、回购指令和集体诉讼制度,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随着退市相关投资者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保护的建立,以及对已退市公司的监管和风险处置制度的完善,被诟病的“一退”等怪现象将得到更好的治理。
目前,根据相关安排,证监会、交易所正在吸收借鉴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退市改革经验,抓紧完善退市规则修改,相关配套制度将加快推进。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实施的一些新的退市制度安排已经开始显现成效。比如在财务指标类别上,取消连续亏损的单一退市指标,制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相结合的财务指标,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推动对没有主业、靠变卖资产或财政补贴保壳的企业及时清算。比如在退市过程中,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这些规定将适时在全市场全面实施。
此外,必须严厉打击通过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方式恶意规避退市的行为。同时,进一步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支持通过吸收并购重组上市有效盘活存量,鼓励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以预见,《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将开启“退”和“稳退”退市常态化新局面,助力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本文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