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易方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金说。身处制造业一线多年,徐立金不仅思考如何实现技术突破,还时刻关注行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徐立金从2018年开始就比较忙,一边盯着车间生产,一边深入企业调研。虽然有时很忙,但当徐立金认为自己的提案承载了群众的期待,有助于解决问题时,他还是充满了干劲。
徐立金经常去企业和车间,认真记录大家遇到的困难。有时候,他会趁着出差的机会,和当地的一些企业领导沟通,了解行业的现状和瓶颈。在徐立金看来,只有深入车间才能听到群众的声音,很多问题才能在一线得到解答。
2019年进行的一次调查,在徐立金的记忆中还记忆犹新。“在南方几家生产手机的企业中,手机外壳的制造工艺包括手工打磨,企业负责人抱怨用工难,生产效率低,工人也很辛苦。”徐立金表示,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部分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而中小企业面临“不想融合、不融合、不融合”的困境。徐立金建议,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利用智慧共享工厂,加快中小企业向智慧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成功后,将推广复制,实现传统产业与先进技术融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最近,徐立金开始关注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建议鼓励各地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操作基地,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跨区域、跨学科的科技学术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区域联动协调,加大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徐进说。
从产业整合到人才引进,徐立金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离不开扎实的研究。身处一线,扎根基层,徐立金最希望的是一个能传递民声,真正发挥作用的接地气的提案。
03010(2021年8月12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