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不选择直接就业,而是自主创业。创办一家全新的公司并不容易。那么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大学生创业呢?财库Headhunting.com分享的覆盖52所高校的全国人大报告显示,31%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动机是追求“自由独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此外,知名媒体平台的报道显示,28%的社会人士认为创新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曾经,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创业的故事,引起了很多创业者的共鸣。其实理想是充实的,现实是骨感的。创业并没有伴随着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大学生想象的自由灵活的工作状态,基本上只能在想象中实现。几乎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要一个人处理,老板摔断了腿,入不敷出。创业的风险很大。一个简单的例子,OFO,非常受欢迎。曾经抢了资本市场投资的单车共享平台,很难东山再起。
创业的条件是什么?首先要有创新。首先,学历要有第一保障。但事实上,43万多名大学生采访的创业报告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创业意愿越低。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公司里,一群IT精英在电脑前疯狂敲击代码,而你,坐在落地窗俯瞰大地的办公室里,第二天就诞生了一款震撼人心的产品,希望变成了泡沫。
真正的创业往往没有那么“高档”。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销售类职业和中小学教育类职业,占比分别为12.2%和12.0%。中国大学生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餐饮、农业、交通、教育、文化等行业。其中,创业者选择最多的行业是住宿餐饮,占比13.8%。
去年创业失败者不计其数,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自己创业,利润会比上班快,一旦真的有了惊艳的产品,价值翻倍一夜暴富真的不是梦。那么,今年在政策鼓励下,创业大学生能否提高比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