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一下子跃居《中国小吃年鉴》榜首。截至2017年7月,郑新鸡排加盟店总数已达到1万家,超过了中国麦当劳、肯德基门店的总和。
鸡排越来越热,玩家争相加入。鑫是最快的,有强大的供应链。
吴/文
用五六年打通供应链
正是在2014年,新的鸡排加速开放。当时恰好是现象级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高喊“第一场雪吃炸鸡喝啤酒”,播出一年后。在三年内,它增加了5000多家商店。
早在2000年,它只是温州瑞安的一家名为郑新的商店。尚晨传武、金健等合伙人通过模仿台湾省的街头小吃,将油炸、烧烤食品搬到街上供人享用,生意还算不错。
瑞安店是一个实验性的产品,运营商可以在选址和产品开发上总结经验,为未来的门店复制和扩张打下基础。现在,在地图上搜索“郑新瑞安”,你可以看到街道上有7家商店。它们只是瑞安市的商店,瑞安市是郑新国土的一小部分。
炸鸡排其实是一个技术门槛很低的行业。在淘宝上,人们只需要200元,就可以买到一袋新鸡排。家庭之间的区别只是鸡肉口味、油炸时间和食材的不同。决定企业发展规模的核心其实是供应链,打通上游厂商和下游门店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这五六年已经成为郑新提速最关键的阶段。企业自称是在打“基本功”,新产品研发、仓储配送和终端销售体系短时间内无法建成。直到2009年,物流配送中心才逐渐在国内建立,并逐步向广东、广西推进,开设了更多的直营店。
自建辅料生产基地
2012年是一个新的分水岭。食客的口味是千变万化的。随着近年来休闲市场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鸡排争相涌入。比郑新晚9年进入市场的排名第一的百佳鸡排,在7年内门店数量增至3600家,更多无名门店也在分享。
此时,郑新分化旗下子品牌“郑新鸡排”,试图通过加盟进行扩张。“没想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一天最多开了27家店。”郑新食品董事兼总经理金健说。
2013年,郑新决定重点推广“鸡排烧烤”的门店模式,全面开放特许经营政策,将数百种原创产品整合为鸡排、烧烤、热鱿鱼等几大热销产品,并在市场上实施。一年后,郑新鸡排开始爆红,成为拳头产品。
截至2015年,郑新鸡排共有3000家门店。此时,卤制品企业“绝味鸭脖”依托特许经营模式,拥有门店5746家。
随着门店的快速扩张,供应商已经无法满足在郑新门店外等待的人们的食用需求。鑫在上海和山东诸城设立了九个生产基地,以保证分公司的产品供应。
2015年,新成立的鸡排卤汁、调味料等辅料生产基地上海振兴食品有限公司,试图掌握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和技术,与中小企业拉开差距。
疯狂加盟背后,品牌商赚走大头
在新开的鸡排店前的电视机里,明星黄波拿起一块和他脸差不多大的鸡排咧嘴一笑。如果走到第一名最佳鸡排门口,会看到主持人杜海涛眯着眼欣赏鸡排的画面。这种宣传方式就像做鸡排一样,简单直接,却深受品牌主和加盟商的喜爱。
品牌商家更喜欢加盟模式,因为门店越多,年营收越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越突出。在9000多家新店中,有6000多家加盟店。
一个新加盟的加盟商从加盟郑新鸡排开始,一共要交15.8万~ 111.3万元的费用,每年要向总部交1.08万的品牌使用费,每三年交一次初期费。根据6000家加盟商的数据,郑新可以收取超过600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
知乎一位匿名用户表示,除了加盟费,新销售的产品利润也相当可观。以鸡排为例,鸡排的成本很低,180克散装鸡排的价格是每块2.2~2.5元。这样,一个独立的门店,如果鸡排以13元/片出售,毛利可以达到65%左右;然而,郑新一杯饮料卖10元左右,毛利保持在50%左右。
虽然产品毛利不低,“6000家店,存活率1/2就好了。竞争太大,‘小白’很容易因为管理不善而亏损,总部也不会给予太多支持。”网上流传着各种关于新鸡排市场的讨论。
品牌主有核心技术,有品牌,有话语权,也可以和加盟商一起上街。新鸡排“果汁定价10元至7元”和第一名最佳“招牌大鸡排13元”是加盟商必须遵守的规则。
一家店月收入达到8-9万,已经是不错的表现了。然而,与品牌主收取加盟费、销售产品收入过亿元相比,加盟商的流量只是冰山一角。所以,真正的赢家最终是品牌所有者。
鸡排产业背后的乱象
看到鸡排行业的火爆,有人用混合原料把成本降到2元以下。也有加盟商开了两家店,一家有全新招牌,进口原材料等。而且生意也差不多做好了;另一家公司自己经营,引进劣质肉,搭配新调料,提高经营利润。
“即使不加入,个体户想自己做生意,就在市场上找肉供应商。其他原件
料的采购也不难,甚至有人在网上‘招生’,教授鸡排的制作方法。”业内人士透露。为财富而来的人,也为财富离开,转而投向利润更高的其他小吃。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这样几条街道,街道上有这样几个门店,卖过一阵掉渣馅饼,接着就卖糖炒板栗,“买两斤送一斤”的大红色横幅挂在门口,开业头几天,总是排着长队。他们可能也卖过鸡排。
这种快闪式开店加盟,于品牌而言,是快速扩大规模的途径,但也将自己的商业模式搁置在危卵之上。以速度换取规模的代价,是企业对体系控制力的缺位。
拥有17年发展经历的正新凭借供应链快速扩张,站在了鸡排狂热浪潮的制高点,疯狂掘金。可是,被一阵风刮来的鸡排店,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下一阵风刮走了。(商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