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详细分析:
一、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在考虑时间因素情况下的评价指标:
四、与分析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有关的其他经济分析:
五、收购兼并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一、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1)摸清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包括需求预测、需求品种等。
(2)摸清项目建设情况。包括资金、原材料、场地等条件。
(3)找出技术要求。包括设备供应、生产组织、环境等。
(4)投资金额的估算。包括设备、厂房、营运资金、需求等投资金额。
注:计算流动资金需求时,应先计算生产成本,再按资金周转所需时间计算。
(5)资金来源和筹集、借用资金成本的对比分析。
(6)生产成本的计算。包括原材料、工资、动力燃料、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各种租金等。
(7)销售收入预测。包括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
(8)实现利税总额的计算。
(9)投资回收期的估算和项目生命周期的确定。
(10)折旧和已缴税款的估算。
注:项目实现的利润和缴纳的税金可以通过项目寿命期内的折旧和成本核算来计算。
(11)项目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价。
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判断:预计未来投资收益是否大于当期投资支出,项目实施后能否在短时间内收回全部投资。
(1)投资回收期:
又称投资回收期,以年或月计量,是指一个项目投资通过项目利润收回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
(2)投资项目盈利能力:
项目盈利能力=年平均新增利润/总投资 100%
(3)折现法:将投资项目未来年度收益折算为现值,并与当前投资支出进行比较的方法。
V0=Pn(1+i) - n
注:V0:收入现值Pn:未来某一年的收入I:转换率,即折现率。
三、在考虑时间因素情况下的评价指标:
(1)净现值:指投资项目在生命周期内成为现值后,累计收益与投资总额的差额。
注:一般要求折现率,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可以接受,净现值越高,项目盈利能力越强。
(2)项目利润系数:指项目利润累计现值占总投资的比例。
(3)内部收益率:指投资项目净现值为0时的折现率。
注:所有内部收益率大于企业要求的折现率或利润率的投资项目,原则上都可以被企业接受,此时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正;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如果知道某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那么所有融资成本低于内部收益率的融资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与分析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有关的其他经济分析:
(1)最优生产规模的确定:利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成本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法。
(2)销售收入的确定。
(3)生产成本的计算: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消耗单价
燃料成本=燃料动力消耗单价
而工资附加费=生产定额平均工资和附加费水平。
车间费用=车间管理费折旧费修理费
管理费=公司基金工会基金劳动保险费土地使用费董事会基金咨询费税收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其他管理费。
营业费用=运输费用包装费用保险费用广告费差旅费销售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
产品制造成本=原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工资及附加费车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五、收购兼并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1)现金并购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一、一般步骤:
a、预测被并购企业未来几年可能的收入,确定并购后的现金流;
b、确定并购对象应达到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
C.确定并购的最高可接受现金价格;
d、计算通过收购、合并、投资可以获得的收益率;
E.分析现金收购的可能性
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合并时,合并后亏损企业的亏损会抵消盈利企业的利润,减少盈利企业的应纳税利润,从而实现避税效果。
C.现金流预测:
A.现金流量=营业利润-所得税折旧和非现金费用-流动资金增加-固定资产增加
B.第n年现金流=第n-1年销售收入 (1销售收入增长率)第n年销售利润率(1-研究所)
得税率)-(第N年的销售收入-第N-1年的销售收入)×(每1元销售收入所需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D、估计可接受的最低报酬率:
借入资金成本=借入资金利率×(1-所得税率)
自有资金成本=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市场风险补偿率
最低报酬率=长期负债÷结构性负债×长期负债利率+所有者权益÷结构性负债×自有资金成本
注:无风险报酬率通常取国债券的收益率;风险系数是收购兼并者股票的价格或企业的价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的幅度,是项目投资者风险大小的指数,对于上市企业可以取该企业股票价格增减百分比和股票总指数增减百分比的比值;市场风险补偿率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市场指数的报酬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的部分,通常在5%~5.5%之间;如果被收购或兼并企业的风险系数和借入资金的借款利率较高时,应该以被收购兼并企业资金总成本为计算最低报酬率的依据。
E、计算最可能接受的现金价格:
可接受的最高现金价格=累计现值+残值+有价证券现值-债务
注:某年现值=某年现金流量÷(1+最低报酬率)对于上市股份制企业来说,可用最高现金价格除以股票总数来得到收购兼并时每股的最高出价。
F、计算各种价格和方案的报酬率:
G、分析现金收购或兼并的可行性:
H、评估收购或兼并对每股收益和资金结构的影响:
(2)股票收购兼并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A、一般步骤:
a、确定增发股票的数量,即增加多少股票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控制权;
b、确定增发新股对每股收益和股票价格的影响;
c、估计被收购企业的股票价值,比较股息收益率高低,以决定是采用何种收购方式;
d、确定可以用来交换的股票的最大数量;
e、评价收购对企业每股收益和资金结构的影响。
B、用于评价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比率:
a、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末普通股份总数
Ⅰ、合并报表问题:编合并报表时,应以合并报表数据计算。
Ⅱ、优先股问题:如果公司发行了不可转换优先股,则应扣除。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末普通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Ⅲ、年度中普通股增减问题:在普通股发生增减变化时该公式的分母应使用按月计算的“加权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
Ⅳ、复杂股权结构问题:发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票(如优先股等)的公司,应按国际惯例计算该指标,并说明计算方法和参考依据。
b、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注:该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比较;市盈率高低受市价影响,市价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投机、炒作,长期趋势很重要。
c、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注:股利总额是指用于分配普通股现金股利的总额
d、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e、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f、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股数
注:年度末股东权益是指扣除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每股净资产,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如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的成本,成本又接近变现价值,说明公司已无存在价值,清算是股东最好的选择。
g、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C、确定增发股票的数量:
收购兼并活动要以不降低企业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为原则。
D、估计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企业的价值,确定收购方式和换股比例:
甲公司1股换乙公司股票的比例=(甲公司股票价格×乙公司市盈率)÷
(乙公司股票价格×甲公司市盈率)
注:当收购企业的价值被市场低估或者以股票价格计算的企业价值低于用现金流量计算的企业价值时,收购企业倾向于用现金收购的方式而不是用股票收购;相反,收购方倾向用股票收购更合算。
E、评价收购对企业每股收益和资金结构的影响:
a、如果收购方支付给被收购方的股票市盈率大于其自身原来的市盈率,则会使收购方的
每股收益减少;反之,则增加;如果两者相等,则每股收益不变。
b、从资金结构的角度讲,股票收购不会引起新的债务,从而会使企业的自有资金负债率降低,但这种降低是否值得,关键在于收购兼并行为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如果兼并后被收购企业的未来收益增长高于收购企业,则兼并活动能在较短时期内提高整个企业的每股收益,并为收购方创造良好的效益。
(3)杠杆收购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A、定义:一个企业通过借款收购另一个企业产权,后又依靠被收购企业创造的现金流量来偿还债务的收购方式为杠杆收购。
B、意义:
a、目前,杠杆收购已变成了一种融资、避税、促使企业效率提高和确认企业价值的工具。
b、杠杆收购可使收购方用较小的资本获得另一企业全部或部分产权,实现其融资的目的。
c、杠杆收购会引起对被收购企业的资产重新评估、可以提高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提高折旧基数,增加折旧提取数,实现合理避税。
d、杠杆收购可带来所有权结构和经营班子的调整,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效率提高。
e、成功的杠杆收购活动对收购方、被收购方和贷款机构都会带来利益。
f、杠杆收购已经变成企业谋求发展和增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C、杠杆收购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
a、收购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b、周全、完善的收购兼并计划;
c、企业的负债减少,现金流量比较稳定、有保障,即收购企业要有负债经营的能力;
d、被收购企业要拥有一部分能够变现的资产或者一定数量的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的资产,并且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通过评估而提高;
e、企业要有一段时期的平稳生产经营,在此期间可以不进行更新改造投资,生产经营的净现金流量可以用来偿还负债。
D、当然,进行收购兼并活动不能只从经济上看是否可行,还要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管理经验等多方面去考虑,要充分发挥收购方生产、技术、资金、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这就要求进行收购兼并活动时还要注意:
a、尽可能收购兼并相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发挥生产、技术和管理优势;
b、尽可能收购兼并产业属于高速增长阶段的产业,因为不成功的收购兼并大多数集中在缺少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
c、尽可能收购兼并拥有自己销售渠道和客户的企业,因为企业能否取得现金流入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