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40天左右,2021年即将过去。人们不禁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就像这逐渐降温的天气,现在总有一种凉意。回顾2021年的房地产市场,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平淡冷清”大概是最合适的。在“三条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等新规的影响下,就连“金九银十”这样的传统销售旺季也逐渐褪去。
不仅如此,今年9月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多次重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楼市调控的定位和目标,一次次向外界展示了楼市调控的决心和力度。种种信号表明,楼市调控短期内不会放松,很多人对此深有感触。
在这样的行情下,楼市逐渐出现了2大“怪象”,预示12月或将迎来“降价雨”?
1、买房的不急卖房的急
卖家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开发商,一个是二手房业主。对于开发商来说,大家都知道,今年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好。其中,重要原因是年初以来,“三条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等新规正式实施。受此影响,开发商普遍面临融资压力和债务压力,因此为了加快资金回笼,他们不得不采取打折促销的形式。
当然,新房市场的冷淡也在一步步传导到二手房市场。在开发商“花式”促销的同时,二手房市场也步入了“降温”通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加,急于卖房的业主心态完全暴露。比如截至11月,武汉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2万套,杭州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5万套。
然而,虽然开发商和二手房业主都急于出售自己的房子,但等待观望的买家似乎并没有购买,他们非常冷静。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原因:1。房子还没有降到心理价位,很多折扣对买家来说只能算是无痛或者痒,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2.“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房价越跌越怕买,因为怕赔钱,所以自然就不容易卖了。对于2021年最后一个月,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受开发商全年冲刺销售业绩、炒房者急于入市、购房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房价惯性将持续下跌。
2、有钱的卖房没钱的买房
公开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0年,全国平均房价水平涨幅超过5倍,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涨幅甚至超过10倍。因此,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如果你问什么是最好的投资手段,估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买房。也正是因为如此,“房姐”“房叔”等炒房现象不断出现。然而如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调整,当无房的人还在努力攒钱买房时,那些手握大量房产和房产的富人似乎开始对房地产持悲观态度。
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在长期住不炒的定位下,房价逐渐失去了大幅上涨的条件。考虑各种持有成本如抵押、折旧、流动性等。现在持有太多的房子可能会成为富人的负担,而房产税的出台迫在眉睫,而这只会进一步增加未来房地产的持有成本。曾经从房地产起家,但一直“卖了又卖”的李嘉诚也给出了建议:如果你给自己买了一套房子,自己买得起,那就没问题,但不要买了投机。
显然,经过五年的
如果以上两个“怪现象”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词汇,意味着当前楼市已经进入买方市场,短期内楼市调控不会放松,市场仍将面临调整。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住房供需逆转,12月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迎来“降价之雨”,再加上年底开发商忙于冲刺业绩的关键节点,因此市场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个人打折卖房。跑题了,如果有真正的买房计划,买房人可以慎重选择。这个时候,获得大优惠的可能性和遇到高性价比房子的几率大大增加。如果不急着买房,这个时候再等也无妨。
除了以上两大“怪象”外,值得注意的是,地产圈如今也开始酝酿起离职潮。
作为所谓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员工对房地产市场变化的感受无疑是最直接、最强烈的。房地产在上涨的时候,房地产企业在不断扩张,房地产人员也在不断扩张。
发展壮大,而当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尤其是现阶段各大房企普遍面临着债务压力和经营压力,所以为了压缩各项成本,往往就不得不降薪、裁员,所以很多人开始考虑另谋高就,地产圈也开始悄悄酝酿起离职潮。据媒体报道,随着市场的持续调整,房企的组织架构日渐精简,很多地产人都主动或被动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万科一年时间里减少了20%的员工数量,富力、泰禾、合景泰富等房企一年时间也减少了至少3成员工。在笔者看来,地产圈离职潮的出现恰恰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境况的一个真实缩影,随着楼市的降温,地产人的工作舒适度在快速下降,薪资收入也不断减少,所以选择离开也是人之常情。不过,退一步说,有高潮就有低谷,每个行业都是如此,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