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养1年就能出栏,一只卖到3000多,为什么农民却不敢养殖
种田是村民致富的最佳捷径。有相当多的村民参与了这个项目。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受市场条件的影响,确实可以在某些年份赚大钱,但水产养殖业的风险也相当大。农村有句老话:家家都有很多钱,有毛的不算,这也说明养殖业的潜在风险相当大。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育种周期短、育种简单、价格喜人的特色育种。奇怪的是,村民不敢生育。
ff23-48 C6-af96-511988 fa 1a 39 /
作为原产于非洲的产品,鸵鸟是最大的鸟,不会飞,擅长奔跑。近年来,鸵鸟养殖被大肆宣传。很多都是包回收,有些村民被包回收忽悠了。作者的农村老家老李看到鸵鸟养殖袋回收的广告,看着丰厚的利润,高兴地把钱投了进去,在村北的地里圈养起了鸵鸟。老李在鸵鸟养殖场生活和吃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老李培育的鸵鸟也开始下蛋,成品可以销售。但这时老李联系了包回收公司,电话打不通。老李又去了那里,发现楼里空无一人。后来老李才知道,这些所谓的袋子回收都是为了卖苗。
鸵鸟真的是宝藏满满,但是对于鸵鸟肉,很多消费者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肉味道一般,没有广告宣传的那么好,营养成分也不是很高。但是,这么高的价格,还不如吃牛羊肉实用。也有消费者认为鸵鸟肉好好吃,但鸵鸟肉毕竟不是受欢迎的食材。太小,注定市场难以成长。所以随着鸵鸟养殖的高投入,后期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村民驻足观望不敢养也很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