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handler/510 ad 081-4 DDD-4c C5-bec 6-7cd 84 aa 67642 /
华晨汽车装配车间
刺耳的声音 车展的缺席
眨眼间,华晨集团董事长阎秉哲上任已近9个月。和他的前任一样,他也是来自政界,但不同的是,在上任之前,阎秉哲曾亲身经历并参与了华晨数个重大项目的决策。然而,即便如此,阎秉哲也没能“逃离”行业和媒体圈。
2019上海车展阎秉哲“首秀”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去年的上海车展应该算是阎秉哲在华晨集团的首秀。然而,如果你想在这次出道中得分,你只能勉强及格。一场规规矩矩的演讲,一场规规矩矩的发布会,没有新车发布,没有媒体传播,没有豪爽言论,没有势如破竹的气势。或许在场的人唯一能记得的,就是新闻发布会中途出现故障的背景屏幕。
此后的上半年,除了行业资深汽车人高卫民的引入,阎秉哲很少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行业也很少听到华晨和阎秉哲的消息。而这也正中一些媒体的“如意算盘”。一度,舆论无处不在。有人说他“消失”了,有人说他“尴尬”了,有人拿他和刚到一汽履新的邻省徐留平比.所有这些声音都让人觉得刺耳。
华晨宝马工厂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辉煌的成绩大部分都归功于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再看看华晨其他板块的数据,却是一系列的尴尬。
根据协会发布的2019年企业批发销量数据,2019年华晨宝马累计销量达到54.5万辆,同比增长17.1%。该品牌能在国内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同时在国内高端汽车市场排名第一,确实值得称赞。“利润牛”再次展现了它的无私和慷慨。
宝马展台
但相比之下,将华晨独立部门2019年的业绩形容为“糟糕”或许并不为过。中华、金杯(雷诺车型暂时没有引入中国)和宋华品牌的合计年销量不足5万辆(4.9147万辆),甚至赶不上合资品牌部分热门单一车型一个月的销量。和我自己相比,华晨自主品牌去年销量勉强超过10万辆,今年却严重断档。仅靠内部调整来搪塞显然是不合理的。
销量只是一个反应结果,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产品实力跟不上。提及辉煌
,市场更多认可的还是曾经的中华骏捷和金杯面包,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SUV车型,虽然噱头不少,但是消费者真正买单的车型却寥寥无几,而在国内各大自主品牌全面迈向高端化和新能源时,我们看到华晨自主品牌的账面依旧是一片空白。
红极一时的中华骏捷
还记得曾经有位华晨内部人士表示,如果华晨车的月销量能达到5000辆左右就能够实现收支平衡,但是从目前的销量来看,想在短期内扭亏为盈,无论是从品牌力还是产品力来看都困难重重。当然,
这还仅仅是“聚焦主业”,除了汽车制造外的其他产业,华晨想要脱困则面临更多的艰难抉择。
改革的决心 未知的前路
众所周知,华晨的症结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的,阎秉哲也正在用自己的节奏为华晨“把脉”。纵使没有前任“开山炸石”的气魄,但从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来看,华晨的确也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在新年伊始,阎秉哲带着华晨高层频繁奔波于北京、辽宁各地,先后与光大、京东、鞍钢、东大等企业开展合作,或许这也预示着华晨将在2020年有更多的大动作。
华晨集团与京东集团签约
实际上,华晨的改革早在去年就已开始了。在阎秉哲到任伊始,就开始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引入外部董事,优化董事会结构,按市场化和企业发展需要配置机构、编制和人员,实行薪酬改革,强化绩效考核等等。从成果上看,通过改革,华晨的部门精简了,坐办公室的干部数量少了,生产成本下降了,更多的人才引进了……
诚然,相比集团内部的体制改革,主业上的突破才更具有说服力。去年,华晨明确了“聚焦主业、专心致志造好经济适用车”的自主品牌发展定位。同时,提出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并重、整车制造与汽车服务并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重、开源与节流并重”的产业发展思路。
华晨汽车生产线
可喜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华晨为聚焦主业所付出的行动,包括剥离房地产、工业地产、旅游等非主营业务,整合国际贸易、出行服务和专用车等业务,围绕汽车制造和汽车出行优化布局,使资产、资源、资金向主业集中等等。
梳理清脉络之后,就该拿好产品说话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整车制造领域,去年年末,传出了华晨将与丰田再度合作的“绯闻”。彼时,官方的消息称,阎秉哲在到访日本丰田汽车时表示,要与丰田要在新能源和商用车领域展开进一步更大范围的合作,而这也得到了丰田方面高层的赞同和积极响应。如果华晨与丰田真能再次牵手成功,或许能真正为当下处在“关键期”的华晨汽车注入一剂强心针。
华晨中华品牌
在汽车产业整体低迷,汽车市场正由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的大环境下,华晨求变之路必然会是充满荆棘。但如果实在感到迷茫,华晨不如把目光放到邻省,看看一汽老大哥是如何在逆势中突围,并且摆脱“合资依赖症”的。还是那句话——“人努力,天帮忙。”只要用心造好车,市场和业界就会给予认可,华晨的振兴才能真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