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生花店创业ppt展示,开花店创业项目的理由

  

     

  

  最近有一个新发现:   

  

  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朋友开始把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健身、高尔夫、滑雪、养花和外语等爱好上。   

  

  一个学画画的朋友也告诉我,他们班的学生几乎都是有家有口的中年人。   

  

  过了30岁,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好好学习”了?   

  

  今天的书单观察栏目,我就和大家分享三个正在努力学习的中年人的故事,看看他们进入兴趣班之前发生了什么。   

  

  -书单。   

  

     

  

  30岁,我突然打算为一件“没用”的事努力   

  

  有时候,成熟真的与年龄无关。相反,在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一瞬间,我豁然开朗。即使你不太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至少你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以前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今年32岁的艺鹭已经买了机票,准备带女朋友回老家见父母。但就在春节前,女友突然打电话要和他分手,他已经连续加班半个月了,他完全糊涂了。   

  

  分手的原因和以前失败的恋情一样,“因为你不够有趣”.   

  

  这让人非常困惑。他们说的“有趣”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了两个人的生活和未来,努力工作挣钱不是更重要吗?”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漂生活了10年,一路全心全意地工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出差、开会和娱乐所占据。   

  

  有时候女朋友约他一起逛街,他累得直接拒绝:“周末好好休息,只想躺一会儿。”   

  

     

  

  绝望的收获是,银行卡里的账户余额不断攀升,住所从每月1200元的格子间变成了现在每月9600元的阁楼。   

  

  难得休息的时候,喜欢在网上疯狂购物报复,因为“花钱是一件压力特别大的事情”。名牌包包,香水,3C产品.虽然大部分东西都用过一两次,但都是放在阳台上吃骨灰。   

  

  虽然他在工作场所相处得很好,生活质量似乎在不断提高,但他的人际关系从未像他的职业生涯那样顺利。断断续续的谈着恋爱,几乎每次被甩,女朋友都觉得路不够浪漫,生活无非就是工作。   

  

  “太无聊了。还不如爱上一台机器。”这是他听到最多的抱怨。   

  

  他还认为,“也许他只是有时候太忙,没时间照顾别人”。但是,我固执地认为,只有努力赚钱,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才能让我们两个人都开心:“我这样打,她肯定会理解的”。   

  

  没想到,他以为自己“走投无路”了,最后还是输了。   

  

  “你是一个很无聊的人。”   

  

  “什么?”   

  

  “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吗?”   

  

  “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什么时候想在天上赔钱。为什么?”   

  

  “如果你闭上眼睛,想象10年后的自己,你最期待的画面是什么?"   

  

  “我想不起来。”   

  

  挂了最后一个电话,我女朋友走了。但是她问的问题仍然在路的中心。   

  

     

  

     

  

  “其实不用想,那个画面我一直都有,就是我坐在一个有阳光洒进来的乱糟糟的房间里画画。只是我觉得太不实际了,就懒得告诉她。”   

  

  最近和团队里新来的下属聊天时,和阳光分享了凌乱的画面。年轻的女孩看起来很陶醉,说:“我真的很想那样生活。想想真好。”   

  

  路停了,我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在轻轻颤抖,抖掉了灰尘。   

  

  像从大梦中醒来一样,他从公司请了一天假,卖掉了阳台上的闲置商品,买了最贵的画笔、颜料和全套的图形平板,报名参加了线上插画课程。   

  

  他对绘画的态度和他的作品一样勤奋。每周讲课三次,课后第二天按时交作业。他的朋友圈不再晒昂贵的数码产品,而是周末去看艺术展。他经常在美术馆里呆上一整天,有时坐在地上认真临摹学习。   

  

  “突然觉得好充实啊,画画的时候,整个人都松弛下来,像进入了另一个时空里。”   

  

  甚至工作效率更高。   

“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累,现在的状态更好,劳逸结合。”

  

  

有一天,路一没忍住,偷偷翻了翻前任的微博,发现她几乎隔一天就会发一张手工毛毡的人偶图。

  

路一也默默给自己定了个“百人计划”:在 35 岁之前画够 100 人。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以前让她受委屈了,挺不好意思的。”

  

  

30岁以后,兴趣才是最好的舒适圈

  

有的人被生活拖拽着前行,一路上不敢面对自己的渴望,也错过了很多美好。比如路一。

  

也有人投入的事情太多,看似忙忙碌碌,挑战自己,最后才发现,只有真正的兴趣,才是人生最舒服的姿势。

  

比如蔚蔚。

  

直到33岁,一直以“钢铁人”自称的她,才突然觉得生活变得柔软了。

  

大学毕业,她就进了全国最好的电视台做剪辑师,亲手剪出了很多现象级的综艺节目,被同行尊称为“神剪手蔚姐”。

  

但电视人熬夜是家常便饭,而且剪辑又是一门比较枯燥和劳神的工作。27岁时,她生了一场重病,治疗时注射了大量激素,身材胖了不止一圈,大把掉头发。

  

身体垮了,蔚蔚开始反思: 一切忙碌和光彩都很不值,自己耗尽心血其实是一种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复。

  

  

于是,休养了大半年,笃信着“脱离舒适圈”哲学的蔚蔚,放弃了重回台里,决定离职和朋友一起去创业,“寻找更有价值的自己”。

  

她依然是那个以一贯的冲劲全力以赴的“钢铁人”:独自背着摄影机上雪山,被拍摄对象恐吓也丝毫不畏惧。几年过去,公司越做越大,过了30岁的她也从剪辑师进化成能写能导能出镜的全能制作人,手底下管着几十人的团队,看起来真的更成功了。

  

可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容易情绪失控,老朋友慢慢也疏于来往,只剩利益相关的工作伙伴。

  

她成了一只刺猬,把女下属骂哭的时候,会严厉地说:“你是有多大的委屈,干不了别干,别在我面前哭。”可等小姑娘走出办公室,她又觉得心疼和自责。有时候晚上打车回家,她就会问自己:

  

“现在的生活究竟是不是真正想要的?”

  

曾经以为跳出电视台来创业,终于可以没有束缚,更大限度地让自己成长。但事实上,焦虑和厌倦还是席卷而来,眼下的生活并不能真正地让她感到舒服。

  

有一次,她看了《午夜巴塞罗那》,斯嘉丽在电影里背着相机开始周游世界的做法打动了她。她深思熟虑后,再次决定离职,从眼下这个看起来更成功的“舒适圈”里逃走。

  

“我从小会画画,工作后会剪辑,会摄像,创业后会演讲、会赚钱,但到了现在,那些东西,都只是‘我会’,而不是‘我喜欢’。”

  

  

  

她卖了两室一厅的大房子,换成郊区的一套小开间,剩下的钱买了想要很久的吉普车,还出钱入股了朋友新开的一家花店。设计专业出身的她包办了所有店内装潢、贺卡、网页店铺的设计。

  

她也开始学习插花。

  

普通的花,就开车去花市里挑选,稀少一点的就从外地进货。最开始她会对照图书、网上教程,模仿欧式、东方式插花。熟练之后,就凭着当天的心情来。

  

仍旧好强,但这种亲力亲为让她感到充实。

  

掌握插花后,就开始试着了解各种花器,陶制、塑胶、木头、石制……

  

才一年的时间,她就从一个碰泥巴还会嫌脏的人,变成了周围朋友的插花老师。

  

“每天的生活里都有花和泥土,是烦心不起来的。就算一天只有一点进步,或者没有任何长进,也不会责怪自己。”

  

生活忽然之间变得轻盈了。

  

  

蔚蔚还报名学习了瑜伽。每天晚上都去上 45 分钟的课。什么都不用想,就听自己的呼吸。

  

从当初进入电视台,到后来自己创业开公司,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恋爱。可就在瑜伽班上,她认识了男朋友。

  

两个人都是要强的天蝎座,但到了 30 多岁后,都想要让自己放慢一点。发现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我”之后,人就变轻松了。

  

“我还是很好强啦,还是会忍不住要发脾气,但我找到了和生活和解的方式。插花和瑜伽,是我真正的舒适圈。”

  

  

只有真正地担起责任,才算找到了自己

  

网上有句话,“北上广容不下肉身,家乡放不下灵魂”。虽然多少矫情夸张了点,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主流的两种成长路径:留乡安稳度日、外出闯荡冒险。

  

在外漂泊打拼的人都觉得,如果要留在家乡,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小,房价也便宜很多。而且几乎没有什么烦恼,每天需要应对的就是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有时候,在看似平淡的日复一日中,人往往会丢掉真实的自我。

  

  

比如,如果不是女儿的出生,35岁的阿杜依然在漫无目的地消耗着自己的生命。

  

从小到大,除了旅游,他几乎从未长时间出过远门。“我才不想出去闯,在家多舒服啊,家人都在眼前。”这是阿杜最爱说的话。

  

阿杜的父母都是当地的公务员,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盼着子女的一生如流水线产品一般严丝合缝。他们在阿杜3岁的时候,就把他30年后的路都规划清楚了:幼儿园要上机关的,小学、中学都要是省重点,大学考个

  

211,毕业后出来再考个公务员,最好能稳稳当当的就一切圆满了。

  

刚刚大学毕业时,阿杜还自诩有一身反骨,他拒绝了父母安排,和几个同学进了当地的一个设计公司,干着卖苦命的活,做着艺术家的梦。

  

可是,在一次连续工作 30 个小时后,他扛不住了:“我想坚持,但做不到。为什么想成功一定要吃苦?”

  

之后就灰溜溜地跑回家妥协,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进了当地的日报社做审核员,每天工作6小时,准点打卡下班,每周差不多有三天休息,月薪4500元,还有1.8万元年终奖。

  

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表示羡慕:“这种悠哉的生活真是个金饭碗啊!”阿杜自己好像慢慢也信了。

  

  

工作稳定了,父母就开始帮他安排相亲。见完第一个人后,没有太坏的印象,阿杜说:“就是她了,可以结婚了。”然后,办酒席、生孩子,平平常常地过了一年多。

  

直到有天,牙牙学语的女儿开口叫了声“爸爸”,阿杜开始抑郁了

  

“你知道吗,孩子那一声叫完,我就像看到自己死之前回放的人生幻灯片一样。怎么会有人叫我爸爸呢?我怎么可能是个爸爸呢?”

  

这无法解决,因为它不是问题,是事实。 新生命出生的惊喜和初为人父的责任在阿杜心里缠绕,他隐隐觉得自己的前半生都在虚度。

  

“将来怎么跟女儿吹牛他爹的青春嘛。”

  

他决心要改变一下,首先从日渐臃肿走形的身材开始。“我不想等女儿大了,她爸爸变得又老又胖,没办法保护她。”他花了两万块钱办了张健身卡,几乎每天下了班都往健身房跑。

  

拳击、长跑、举铁交替进行,每次阿杜都耗到大脑缺氧,完全无法思考为止。“运动真的可以让人专注,只用想着呼吸、发力、目标,脑子几乎完全放空,停下来后,好多东西又好像明白那么了一点。”

  

除了健身,他也开始自学刻章,买来了各种印泥、刻刀、印床。凭着之前的美术功底,上手很快。

  

和运动完全不一样,有时候刻章一坐就是六个小时,阿杜在这两个极端的动和静之间,找到了新的节奏。

  

刻章的第一个成品,就是他女儿的名字。练习久了,他也会刻章送给朋友。大家都觉得他哪里变得不一样了,他自己也觉得不像从前那样百无聊赖,虚度时间。

  

  

  

虽然工作还是悠闲,但他好像找到了真正的,全新的自己。

  

“运动和刻章其实都没太大难度,就是要专注,是我一个人也可以办好的事。所以,现在没那么害怕做个爸爸了。”阿杜说。“而且,有能为之负责的人和事就真的很幸福了。”

  

  

之前看了一本很有共鸣的小说――《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

  

书中的每个场景简直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主人公刚刚垮进30岁的门槛,在生活里感情跌宕、事业瓶颈、被房贷车贷压着喘不过气。

  

以前我们总会想,30岁,还没有成功怎么办?30岁,还没有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怎么办?30岁,还想不管不顾仗剑走天涯怎么办?

  

但现在了解了那么多同龄朋友的故事,

  

发现大家好像都在30岁以后重新解锁了生活的B面,松开了枷锁,原来每个人都是这样在类似的游戏规则里用各种方法去打怪升级。

  

20岁的时候觉得做任务通关很重要,但过了30岁,好像可以绕开一点厮杀的战场,站在山顶等着夕阳落下,或者一头扎进无关紧要的副本里,刷刷从前忽略的装备,看看从没仔细看过的故事,慢一点来。

  

因为,无论哪一种游戏,总有办法通关的,所以,着什么急呢。

  

  

撰文 | 张忌安 编辑 | 疆留

  

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