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正式退市的首创置业,最近又有了新的发展。
11月1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消息,首创置业拟转让首湾俞晔(上海)物业51%股权及首义物业100%股权。
资料显示,首万俞晔(上海)物业成立于2015年8月18日,首创置业持股51%,深于颖物业服务持股49%。后者由万科物业公司万物云全资拥有;首义物业的前身为首创国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29日更名为首义物业,由首义地产全资拥有。
资本置业与万科的甜蜜过去
寿碗鱼产业是“万人计划”合作的产物。
2015年7月底,首创置业与万科物业(现名万物云)宣布合作。当天,双方在京举行悦生活和瑞服务万元计划股权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合资的万元(上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新成立的“首万裕业”将全力服务首创置业未来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而万科物业则简单通过“瑞服务”输出物业管理。在此背景下,首创置业拥有的物业很大一部分由万科物业管理。
时任首创置业副总裁胡为民表示,随着公司的发展,首创置业整个客户范围不断扩大,整体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万科物业有着多年的物业管理经验,将项目交给万科物业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更是共同投资进入物业的蓝海。
但是甜蜜期总是有时间限制的。随着万物云及其物业资产上市的消息传出,首创置业选择与万科物业分道扬镳,同时加速收回物业控制权。
2020年12月31日,首义物业将其持有的首万裕实业51%股权转让给首创置业,首创置业由间接持股变为直接持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首义地产和首万裕业外,首义地产还有三家物业公司,分别是首奥物业、首商物业和首景物业,均由它们100%控股。
在收紧物业控制权的同时,首创置业正在为首创置业进入资本市场做准备。
时任首创置业总裁钟北辰在今年3月30日召开的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公司将利用资本实力助推物业管理做大做强。可以看出,年初的时候,首创置业就已经打算分拆物业上市了。
放弃当下物业板块上市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整个房地产行业在2021年举步维艰。
在此背景下,由于股价长期低迷,增收不增利等。首创置业决定私有化,最终在9月30日正式退市。10月26日更名为首创置业有限公司,企业类型由“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与此同时,首创置业也发生了很大的人事变动。范树斌由董事变更为经理、董事;钟北辰退休,任总经理、董事;胡为民作为导演退休了;刘欣、王理、黄纪中退休,不再担任独立董事。
首创置业的退市也对首创置业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随着物业企业和行业的普及,物业管理企业的估值两极分化。在此背景下,首创置业开始出售其物业资产。
随着传统物业公司的上市,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估值更加挑剔。而将传统住宅物业管理与商业管理、办公管理相结合,更具可操作性的新型物业管理公司更受资本市场青睐。据悉,首创将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错过物业上市的窗口期后,将以大物业的概念上市。
物企普涨风口已过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
许多房企抓住了窗口期,开始了物业管理业务的上市浪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40多家物业公司成功上市,其中2020年有17家,被称为物业价值元年。
但在2021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企业上市将被冻结。
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16日,融万家、融信服务、岳翎服务等数十家物业公司已在HKEx成功上市。然而,自7月16日以来,除了北京叶嘉正在发行股票并有望于11月10日上市之外,没有其他物业登陆HKEx。
不仅如此,不少企业还面临招股书无效或终止上市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世纪金源服务、鱼枷人寿服务、中南服务、新力服务等招股书。失败了,研发;f物业和阳光城子公司阳光智博选择停止上市。
企业产业正从首次公开募股转向并购。市场。
随着房地产行业严格的金融监管进入常态,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压力加剧,出现了商业票逾期兑付、美元债违约等债务危机。卖房已成为许多房地产企业解决当前困境的选择之一,如亿达服务、R & ampf属性,色彩寿命等等。
据中国中央指数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共有63家并购;a物业管理行业的交易,涉及收购方的33家物业公司;交易金额约315亿元,较2020年交易总额大幅增长约198%。
龙头物业公司开启对行业的整合是趋势,物业行业的收并购还在继续,但是政策端不断释放利好、传递信号。
2020年12月16日,住建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快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补齐居住社区服务短板,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021年1月5日,住建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
随着房地产存量市场的到来,中国物业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