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速布局镍冶炼,一体化成为行业趋势?
从资本回报率来看,三元正极材料产业链中金属冶炼-前驱体-正极的ROIC依次递减,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可以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率。根据各行业吨投资和吨净利测算,冶炼端、前驱体和阳极的ROIC分别为40%、30%和14%。从逐利的角度来看,前驱体与阳极厂的整合可以扩大利润。:1)前驱工厂可以向上进行金属冶炼;2)阳极厂先向上延伸到前驱体,再延伸到金属冶炼。
从行业属性来看,前驱公司短期通过技术迭代获得超额收益,但中期整合成本之争几乎成为唯一出路。短期来看,从中镍到高镍,从团聚到单晶,行业集中度会提高,即使迭代也能赚取超额收益。但考虑到1)从中期来看,产品逐渐成熟,技术迭代最终放缓;2)电池厂逆势发展材料厂的能力,垂直整合竞争成本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唯一出路。
从商业模式来看,利润差异可以通过各公司控制原材料成本的能力来体现。前驱系统“成本加成”定价法,公司想要提高盈利能力,主要有两个途径::1)降低原材料成本;2)向下游收取更多加工费。由于未来各公司的技术水平将趋于一致,下游降本需求明确,单个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难以追加加工费;另一方面,前驱体的原材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90%以上。从原材料入手,公司更容易挖掘出降本空间,从而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
如何进行镍冶炼布局?
前驱体的原料主要是镍钴锰金属盐。随着高镍化的技术趋势,镍资源的布局成为降低成本的重点。从金属盐用量来看,在高镍化和高钴化趋势下,前驱体对镍的需求显著增加。镍的用量从系列3的21.5%增加到系列8的52.2%,钴和锰的用量分别从系列3的约20%减少到系列8的仅约5%。实现硫酸镍的自给自足已成为降低原材料成本最有效的方法。
纯镍冶炼成本高,镍屑回收仍无着落。选择镍原矿-镍中间体-硫酸镍的冶炼路线是最佳方案。前驱公司对镍资源的布局可从资源端(原矿开采)、上游冶炼端(原矿-镍中间体)和中间冶炼端(镍中间体-硫酸镍等粗镍产品)切入。镍矿-镍中间体-硫酸镍的布局路线,冶炼成本低,原料供应稳定。相比之下,从其他角度来看,或多或少都有缺点。:从资源方面开采镍矿需要很高的技术储备,并且存在政策风险。只有当硫酸镍对纯镍的溢价较高时,镍/粉末的熔炼才是经济的。镍废料冶炼成本低,但回收市场尚未启动,原料来源不稳定。
目前,三元前驱体行业上市公司中伟股份、梅格股份、华友股份均已投资印尼镍冶炼项目。通过各项目成本和盈利能力测算,我们认为随着镍冶炼项目的建成投产,三家前驱体公司有望提高硫酸镍的自供比,实现一体化生产,从中赚取超额利润。
红土镍矿的主要冶炼工艺可分为湿法和火法。湿法的特点是技术要求高,单位投资高,投资周期长,但生产成本低,制备的镍中间体为MHP(氢氧化镍钴)。该方法具有生产成本高、技术要求低、单位投资低、投资周期短的特点。镍的中间产物是高锍镍(硫化镍)。
该项目总结了所使用的火法冶金工艺
2)到2025年,青梅:青梅浜项目计划总产能为10万金属吨,预计22H1投产3万金属吨,总成本约1.17万美元/金属吨。
3)华友钴的:湿法项目华月和华宇预计分别在21世纪末和23年投产,热法项目华科预计在22H2投产4.5万金属吨;据估算,华月和华宇项目的总成本约为1.08/10,400美元/金属吨,华科项目的总成本约为13,600美元/金属吨。
:
重点推荐周期短、可快速复制的【中维股份】(化工联合覆盖),青睐盈利能力强、计划产能大的【华友钴业】(有色覆盖)。
以中卫:,过去一年硫酸镍均价计算,预计公司镍项目ROIC达72%,22、23年净利润为0.9/2.9亿元。公司选择简化火法冶炼工艺投资镍冶炼项目,主要是为了保证供应,赚取超额利润。我们认为中青新能源项目复制速度快,盈利能力高。项目投产后,公司有望通过快速复制扩大利润率。根据过去一年硫酸镍的平均价格,公司在投资建议的镍项目预计在22年和23年将产生93/20.5亿元的净利润。公司基于化工行业的思维,将盈利能力高的湿法项目作为布局整合的重点。华月和华宇项目的计划产能和盈利能力均为同行中最高,预计项目投产后将为公司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量。
::镍冶炼项目产能不及预期,镍价超预期下跌,电动车销量占比、三元电池装机量不及预期。计算是主观的,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