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知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答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智慧树答案

  

     

  

  红网时间长沙7月12日讯(通讯员   

  

  杨明辉)“在产业链上建学科,在开发区建学校,把工匠精神镌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这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16年视察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时的题词。当时,参观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早期创造空间”的陈宝生部长被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触动,带着笔离开了墨宝。   

  

  六年来,这所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如何?“创新意识”真的融入了学生的血液吗?   

  

  答案可能在学校毕业生常子怡身上找到。   

  

  2016年,带着挫败感,常子怡踏入了长沙高新工程学校。我以为三年才能拿到毕业证,但我在这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在母校搭建的技能大赛平台上,常子怡成长迅速,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赢得了免试进入大学的机会。   

  

  “是技能大赛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在两次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后,常子怡感慨地说:“但母校传授的创新意识和品质,能让我的人生走得更远。”   

  

  校训引领 以“新”养“技”   

  

  和常子怡一样,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是漠不关心,得过且过,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更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学校坚信,通过专业特色、技能展示、校企双重教育,以及金点子、小制作、小发明等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很好地理解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未来的实习就业情况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和创业意识,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学校在“德为贵,技为新”的校训指导下,始终坚持以德育人、德技并重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受教育程度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就业创业创新意识好,每个学生都享受优质的职业教育,就业创业前景好。   

  

  “中考失利,在母校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再回顾母校的学习生活,常子怡说,进入大学后,很多在校学习的习惯都被他保留了下来:整理内务30秒,留一寸,错题登记.其中最重要的是用创新思维上课,用创新方法练习,用创新手段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取得一系列好成绩。   

  

  用创新理念改革培养模式 “让每一位学生出彩”   

  

  早在2015年,学校就开始探索“创新型”工匠培养模式。2015年5月正式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支持项目(项目于2018年完成)。本研究立足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小玩意和发明开展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通过三改四结合三平台的融合,形成了以创新创造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3431”人才创新创造培养模式。   

  

  常子怡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我其实不是一个爱上课的学生。”他说,但学校的每一节课都深深吸引着他。“这个班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在“3431”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下,将专业实践训练优化为包括小规模发明和创新拓展在内的多个模块,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应用水平。同时,一个   

  

  “注重‘创新创业’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学生获得就业、创业、事业有成、企业有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我们相信,随着长沙高新工程学校的不断探索和推广,未来一大批“创新型”工匠将继续为打造湖南省技能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