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灵魂的拷问采购的!
假设你正在面试一个采购职位。采访者:
如果供应商出现了诸如质量问题,交付问题,环保问题,呆滞物料这些问题,谁应该担负责?
据说大多数人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是错了就是卡住了。
答错是因为TAs觉得这个答案很明显(其实TAs错了):当然是相关部门负责!比如质量控制负责质量问题,物料控制负责呆滞物料问题等等。
之所以被卡住,是因为TAs认为既然问了这个问题,答案就不应该这么明显,但他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所以支支吾吾,拖拖拉拉,欲言又止。
据说被问到这个问题后,一个哥们自信地回答:那肯定不是寻源采购.
估计答案有点“华丽”,被面试官挑战说自己甩锅不承担责任。结果这家伙激动起来,和这个面试官(一个采购主管)吵了起来。因为他觉得采购总监太欺负人了!为什么你要购买一切来担责任?
* * *
一般来说,公司中处理供应商(卖方)的职能部门/角色包括:.
*“Sourcing”,英文名是Sourcing。
*“采购”,英文名为purchasing、Purchasing或采购员。
*“供应商质量管理”,英文名SQE,供应商质量工程师。
*“物料控制”,英文名是PMC或MC,生产物料控制。
*“合规审核员”,英文名为EHSL,环境、健康、安全和劳动合规。
如果供应商有质量问题、交货问题、环境问题和材料呆滞等问题,谁应该在负责任,谁应该在担负责呢?
负责任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首先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并尽量减少其影响。同时,还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既要防止类似问题在城门失火,又要防止未来悲剧的再次发生。
担责任想让总责和承担这个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该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停工、影响销售、公司声誉/品牌受损、影响供应商关系等。
毫无疑问,担责任's的责任更大。如果不能带领职能团队及时处理问题,有些后果将是深远的。例如,供应商关系既是因果关系。影响现在和未来。短期会影响当前供应商的业绩评级,中长期会影响是否给供应商新项目/新业务等等。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根据我过去的经验,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 SQE对质量问题负责。
* PMC负责交货和呆滞物料。
* EHSL负责环境保护。
采购应该为上述四个问题承担总责责任。
实践证明,这种责与责的关系很好地解决了供应商管理和绩效的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寻源采购负责整体供应商关系管理,采用BD模式,英文是From Birth To Death,.
也就是文章题目中提到的“生”变成“死”的模式。
是b出生的首字母。“出生”是汉语中的出生。供应商通过审核后。加入了认证供应商名单,产品和服务才能正式提供。
d是死亡的首字母。“死”在汉语中是死亡或结束的意思。出于各种原因,供应商采取主动。
或者被动的结束与买方的业务关系。 BD模式的核心管理思想是: 供应商从一“出生”,即被认证为合格供应商加入系统之后,一直到供应商主动或者被动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由“寻源采购”来统一管理,全权负责。用“BD模式”管理供应商最大的好处是标准化。具体表现在:高效解决问题、高效配置资源、高效管理供应商关系。
第一、统筹全局,高效解决问题。
如果供应商出现任何问题,由寻源采购牵头,统一协调资源,统一从整体上评估和高效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供应商出现了质量问题,预计会造成部分损失。按照惯例,可能会暂时冻结供应商的部分应付账款,直到解决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为止。
问题是扣多少合适呢?
如果让负责质量的(SQE)看这个问题,ta们大概会直接冻结与可能带来的损失等值或者数倍的货款。但是这种单一的线性思维有时候很危险,由此引发的供应商拒绝继续供货,导致在最繁忙的第四季度供货中断的事情时有发生。
而“寻源采购”会从全局来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比如,
* 目前这件供应商是不是我们的独家供应商?
* 供应商那边的资金流怎么样?
* 需求紧不紧张?
* 交付情况怎么样?
* 暂押货款会不会导致供应商不发货?
* 如果不发货了有没有紧急预案?
第二、避免“孤岛式”沟通,高效配置资源。
如果没有“寻源采购”作为担责任一方统一协调供应商关系管理,会出现什么情况?
* 昨天负责质量的刚去供应商那里了解质量问题的整改情况
* 今天负责采购的就去供应商那里谈新项目的量产准备,同时回顾一下供应商上个季度的绩效表现。
* 明天负责物控的要去供应商那里查看新项目备料的情况,顺便了解呆滞料库存。
* 后天负责研发的要去供应商那里谈新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 当然还有负责审核的、负责生产工艺的、负责...
这种“孤岛式”的管理模式可能会让供应商三天两头地被折腾。耗费时间和资源不说,工作很难有效率。因为往往事情之间是有关联的,就像上面举的那个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供货中断的问题。
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访问供应商,跨部门的能一起去的就一起去。不能一起去的也可以互相知会一下。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共信息的高度透明,避免信息不对称。也可以节省双方的资源。“羊毛出在羊身上”,双方的资源最后都转化成了双方的成本。
第三、整合资源统筹综效,高效管理供应商关系。
在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第六个习惯是:统合综效。它的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无论是供应商的绩效项目设定,定期绩效考核,不定期的招标授标,还是供应商评级,优秀供应商遴选等等,都需要跨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这里, 寻源采购的关键作用是发挥领导力
,协调各参与职能部门统筹综效的解决每个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以标准化的方式管理供应商关系。时时刻刻代表和传达同一个声音,无论是代表自己方的跨职能团队的时候,还是代表供应商的时候。
作者:卢山 来源:KEEP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