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表哥聊天很情绪化。我表哥在大学里学习很好,有很强的创业天赋。毕业后,他真的很想创业,但总是担心得不偿失。最后,他在家乡找到了一份收入低但“没有压力”的工作。看得出他不甘心,但他的感叹打动了我:“人要有自知之明。真要创业,你可能应付不了,养活自己都难!”
我能理解他选择中的现实算计,但我还是有点惊讶他年纪轻轻就这么“有自知之明”。对这种“自知之明”的分析,可能是基于自己的内在能力和外在客观条件,以及对挫折和失败的恐惧;也可能是生活还行,身心处于“舒适区”,不想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自知本来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有“自知之明”,但实际上可能只是“未知”,更有可能是模式和视野不足导致的“自我局限”。这会让你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在生活中安装一个高度有限的“天花板”,在生活中设置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人们常说,青春是最大的资本,就它所代表的无限可能而言。如果“自知”能让你在不丧失奋斗之心的情况下理性分析形势,那才是真正的“知”。如果让你失去了争第一的动力,失去了追求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的热情,失去了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这种“自知之明”很可能就是懦弱的说辞。如果你接受了,你可能最终会让你年轻的身心在自己设定的规章制度内“堕落”。虽然生活可能暂时稳定,但永远不会完全发展。
最近某知名大学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自我限制”是制约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年轻人如何才能摆脱这种不必要的“自知之明”,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呢?
首先要用好学习这个“利器”。青春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有前途的年轻人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新能力,再用增强后的新能力去突破现有的限制,探索新的边界,延伸新的领域,从而拓展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正向循环中,他们不断成长成熟,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除了学习,你还应该提高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挫折和失败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如果你因为挫折而沮丧,或者因为害怕失败而躲在“舒适区”,那么挫折就是失败的代名词。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理性地选择道路,敢于突破自我,挫折才能成为值得追忆的风景和人生的宝贵财富。
第三,年轻人应该保护他们追求新奇和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发动机”,将为他们突破“条条框框”、探索新的“场地”提供不竭的源动力,也是清理和突破“自我局限”的重要源泉。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为了奋斗;未来,青春将被用来记忆。”当别人说“要有自知之明”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沮丧气馁,而应该坚守本心。同时要理性分析形势,努力提升自己,不惧艰难挫折,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给自己一个充实无悔的青春记忆。
003010(2019年09月08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