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S
我每天一小时|首发
文章
模块: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
关键词:规划范围管理、收集需求(需求跟踪矩阵)、定义范围(项目范围规范)、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确定范围和控制范围。
名词:
工作分解结构
测试地点:
【纸质资料】范围管理的重要性(P221)
【案例分析】需求跟踪矩阵的内容,项目范围描述的内容,以及在WBS分解中要执行的活动
# 01
#范围管理概述
一、 范围管理概述
[产品范围][需求管理]外部
[项目范围][范围管理]内部
# 02
#规划范围管理
一、 需求管理计划(输出)的内容
如何计划、跟踪和报告各种[需求活动]
需求管理需求[使用的资源]
培训计划
项目利益相关方参与需求管理的策略[主要活动]
判断项目范围和需求不一致的's标准和纠正程序[谁应对偏差负责]
需求跟踪结构,即【跟踪矩阵】中会列出哪些需求属性,还有哪些项目文件可以跟踪这些需求?
配置管理活动[需求变更/配置]
# 03
#收集需求
一、 收集需求的工具技术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焦点小组法、德尔菲法【匿名背靠背】,其他。
二、 需求跟踪矩阵的内容(输出)
的业务需求、机会、目标和目的
项目目标
项目范围(世行可交付成果)
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
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
高级需求到详细需求
三、 需求的状态
进行中、取消、延期、新增、批准、分配、完成等。
# 04
#定义范围
一、 项目范围说
明书的内容① 产品范围的描述
② 验收标准
③ 可交付成果
④ 项目的除外责任【明确不包括】
⑤ 制约因素
⑥ 假设条件
# 05
#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WBS中最底层可交付成果,即工作包
一、 分解开展的活动(工具技术)
①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分解对象】
② 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分解方法】
③ 自上而下组成细化分解【分解方式】
④ 为WBS组件指定和分配标识编码【任务编号】
⑤ 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恰当的【任务检查】
二、 分解的原则
1 在创建WBS时,需要考虑将不同人员的工作分开
2 在创建WBS时,需要【适应组织结构形式】,如果任务外包,WBS应反映出来
三、 范围基准的内容(输出)
经过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WBS和WBS词典
范围基准(基线)是WBS的重要输出成果
四、 WBS分解的注意事项
1 WBS必须符合项目的范围,必须并且只能包括100%的工作
2 WBS中的元素必须有人负责,而且只由一个人负责
3 WBS的指导,WBS应控制在4~6层,一个工作单元只能从属于某个上层单元
4 WBS应包括项目管理工作,也要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5 WBS编制需要所有项目干系人的参与,不是某人项目团队成员的责任,应该由所有干系人共同完成和一致确认
6 WBS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完成了WBS之后的工作中,仍然有可能需要对WBS进行修改
# 06
# 确认范围
一、 确认范围的概念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二、 确认范围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属于内部检查,由执行组织的相应质量部门实施
确认范围则是由外部干系人(客户或发起人)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 07
# 控制范围
一、 控制范围的概念
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变更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的维护
二、 范围变更控制的主要工作
1 影响导致范围变更的因素,并尽量使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2 判断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3 范围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确保所有被请求的变更按照项目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