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项目经理一年赚多少钱,交付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区别

  

  《PMBOK指南》不仅讲解了项目管理的知识,还包含了很多做事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是解决PMP考试问题的关键,也是项目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具备或应该让自己具备的习惯。   

  

  这篇文章分享了其中一个原则——闭环思维。   

  

  什么是闭环思维   

  

  大多数人都熟悉闭环思维。最常用的体现闭环思维的词语是:一切都占了,一切都定了,一切都呼应了。这意味着一个人非常可靠。   

  

  仔细看,你会发现其实“有解释”、“有落地”和“有答案”说的是同一件事,就是有反馈。反馈给谁?反馈给最初给你任务的人。   

  

  因此,对于一个闭环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其关闭。如果不是闭合的,就不是环,而是弧。   

  

  它是如何关闭的?就是找到最初的原点,或者可以称之为初始心。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最闭环的就是当领导给你一个任务时,你非常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太棒了!这是一个闭环吗?当然不是!闭环就是找原点。起源是什么?是那个人给了你任务,你的领导,然后戒指就可以合上了。   

  

  但是当你找到原点的时候,你会回馈什么呢?当然是反馈结果。结果至少包括三个部分:任务本身的完成情况、剩余问题或未决问题以及下一步行动计划。   

  

  当你找到原点时,你必须反馈这个信息,戒指就会关闭。   

  

  所以反馈就是四处走走,找到最初的原点,然后将结果信息与计划/期望对齐(想象双手合十)。   

  

  为什么要将闭环思维融入血液   

  

  这是关键!   

  

  当李善友先生谈到混沌大学的刻意练习时,他提到了一个硕士的培养模式(见图1)。   

  

     

  

  图1硕士培养模式   

  

  图1包含三个部分:模型、练习和反馈。   

  

  模型就是方法论,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事的策略和计划。   

  

  实践就是实施这个方法论和这个计划。   

  

  反馈是将实施结果与预期进行比较。   

  

  为什么要比较?因为只有对比之后才能发现偏差,然后才能改进方法/模型/方案。这种持续的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持续改进。   

  

  所以闭环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持续改进,只有闭环闭合才有可能实现持续改进。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反馈。   

  

  反馈的形式有很多种,刚才举的例子只是最常见的一种,即一个人的信息反馈给另一个人。其实反馈可以是从你到别人,从自己到自己,或者从人到机器。   

  

  比如你想到一个程序做一个建模,最后程序运行后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会告诉你这个模型好不好,对吗?这是人机反馈。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想持续改进,就要把闭环思维的习惯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处处刻意练习。   

  

   《PMBOK指南》 体现闭环思维的几个场景   

  

  《PMBOK指南》中,以下四个知识场景包含了闭环思维的原理。   

  

  质量管理:PDCA循环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PDCA,就是著名的PDCA。   

  

  虽然把PDCA放入质量管理过程的工具中,但你几乎可以用这个模型来理解《PMBOK指南》的全部知识。   

  

  让我们以质量管理这一章为例,看看闭环思维是如何运作的。   

  

  第一,p .质量管理要制定管理计划,不仅要定义方法,即如何做这个质量管理,还要定义标准,即什么样的质量才算合格。标准是什么?是对结果的期待。   

  

  就像老板给了你一个任务。事实上,结果是有预期和标准的。如果老板什么都不说,你就得去问他,不然最后你不知道怎么死。   

  

  第二,d .你应该遵循这个计划。当然,不是项目经理,而是参与项目的所有人。不仅是项目团队,还有第三方组织。为什么呢?往下看。   

  

  第三,c .产品做出来要检验,对吗?阶段可交付成果出来了,需要检查。怎么查?对照标准检查。   

  

  当然,具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控制图,这是一种检查过程稳定性的工具,在制造项目中应用广泛。它设置一个平均值,然后上下设置控制阈值,然后它取决于控制点落在哪里。   

  

  如果一个点落在控制线之外,或者连续七个点落在平均值的一侧,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都是失控。   

  

  还有清单。检查表是一个项目,看有多少缺陷违反标准,IT人员只是测试看看有没有bug,然后用柱状图展示出来。   

  

  请注意,这里的检查结果,无论是使用控制图还是检查表,实际上都是在向您反馈此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下一步是否需要实施纠正措施。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质量审计的概念。   

  

  质量审核通常由内部或外部的第三方审核员完成。   

  

  审计什么?就是看整个质量管理过程是否合规,什么好,什么不好。好的会被记录为知识和经验,然后成为组织过程资产,再加入知识库;如果不好,就   

要变成经验教训,也要记录下来,变成组织过程资产。所以,审计也是通过检查进行反馈。

  

因此,审计是好事,不要听到审计就惊吓,虽然我刚上班的时候是这样的反应。

  

第四,A。检查完了,审计完了,总不免要有一些需要优化调整的地方。如果检查或者审计出来发现有偏差,但产品没有缺陷,那就是纠正措施;如果检查出来发现产品有缺陷,程序有Bug,那就要采取补救措施。

  

不管是纠正措施,还是补救措施,都不是提前预设的工作,而是新增的工作,可能增加成本,就需要通过提出变更请求来完成,所以管理质量和控制质量过程都会输出变更请求。

  

你如果对标后发现只是偏差,通常需要采取纠正措施进行纠偏,可能还需要对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进行一些变更。对照上面李善友老师说的,就是调整模型和套路。

  

如果是产品问题或结果问题,你就要采取补救措施修Bug。修Bug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这又涉及另外一个概念――质量成本。由于是自己检查出来的缺陷,所以这属于内部失败成本。

  

最后,回到闭环思维,在质量管理这个知识场景里面,你发现其实一直都在干这几件事。PMP考试也基本上围绕这些点设定一些场景,然后问你下一步怎么办。掌握这个原则后,你就可以很快定位考点,找到正解。

  

问题解决

  

项目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上面讲到的质量问题就是其中的一种。《PMBOK指南》对于问题解决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程序,即识别问题、定义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根本原因、确定解决方案、检查解决效果。

  

“麦肯锡解决问题七步法”与《PMBOK指南》的问题解决程序是类似的,但是我认为后者更符合闭环思维,因为前者最后一步只做到“方案的表达”,而后者的最后一步是“检查解决效果”。

  

闭环的价值在于可以驱动持续改进,而持续改进的动力来自对结果的偏差分析,然后才会调整模型/方法/套路/计划,重启新的循环。

  

问题解决的这个闭环是PMP特别爱考的一个考点,其实针对的就是项目经理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遇到问题马上行动。

  

这个常见错误意味着,问题比较紧急的时候,项目经理常常会慌神。但如果目标是真正解决问题,就绕不开分析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的目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根本原因被解决掉,问题才可能被解决掉。

  

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项目经理必须要有闭环思维,确保结果被验证是有效的,否则问题就一直在问题日志里处于敞口的状态,而并未被关闭。

  

变更管理

  

项目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所以变更管理也是《PMBOK指南》里特别重要的一个知识领域,涉及的考题也特别多,几乎所有计划、基准都可能会在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进行调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变更管理流程是固定的(见图2)。

  

  

图2 变更管理流程

  

变更管理的审批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看这个变更是否会影响基准,如果不影响就是项目经理批,如果影响基准就是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CCB)批。

  

体现闭环思维的是最后四步。在变更被批准之后,项目经理需要按批准结果对项目管理计划相关内容进行修改。但是还没有完,项目经理要通知所有相关方。

  

为什么要通知?因为项目管理计划最初是相关方认可的,现在还要针对修改的部分再获得其认可。然后,项目团队就可以按照更新后的项目管理计划执行工作了。

  

但是事情依然没有完。

  

最后一步,和问题解决一样,项目经理需要确认变更的实施情况。这里需要确认的是两件事:一是有没有做,二是效果怎么样。

  

前面讲质量管理的时候提到了质量审计,其审计内容之一就是对实施的质量变更效果进行确认,以确保是有效的。

  

所以,整个过程也是闭环的。

  

从PMP考试的角度看,图2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出考题。如果考点是变更管理相关内容,考生只要记住变更审批的原则和这个闭环的流程,基本上都所向披靡。

  

但不幸的是,PMP的考题是越来越刁钻,经常打着变更管理的幌子考相关方参与、冲突管理这些知识,所以大家还是要发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认真审题。

  

沟通管理

  

《PMBOK指南》提供了3种沟通方法,分别是拉式沟通、推式沟通、互动沟通。

  

并非所有信息都需要反馈的闭环,有些信息并没有固定的受众。如项目知识库里的一些信息,就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获取参考的,所以这属于拉式沟通的范例。

  

有一些信息,从相关方沟通需求的角度看,他只需要定期获取一些项目报告就可以,也不需要反馈,这属于推式沟通。

  

但是,人们期待解决问题、达成共识,或讨论什么问题,就必然需要互动沟通。相比较起来,互动沟通的成本比较高,但是价值也很高。

  

从PMP考试的角度,这部分的内容通常会围绕一些场景问需要用什么方式,或者使用的是什么沟通方法,考生容易解答。

  

比较复杂的考法是,沟通管理和相关方参与问题揉在一起。

  

从逻辑上来说,通常是项目经理先完成相关方分析,制订相关方参与计划之后,才有沟通管理计划,因为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式需要基于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判断。另外,沟通管理只是解决相关方参与问题的一种方式。

  

最重要的闭环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闭环思维在《PMBOK指南》中的体现有了更深的理解。

  

刚才说的所有闭环都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闭环,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还有一个最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闭环,即项目本身的价值闭环。

  

《PMBOK指南》提到,所有项目的发起都需要基于有效的商业论证,因此项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商业收益的手段。

  

所以,《PMBOK指南》从第7版开始,越来越强调对项目的收益验证和价值实现,而不仅仅是产品、服务的交付,项目经理的责任边界也开始扩展。

  

需要项目管理资料合集的同学可先关注然后私信我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