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浩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乡村美景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60个国家重点休闲农业县(市、区)名单,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建设300个国家重点休闲农业县,统筹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在田间地头不断壮大,反映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在各地的积极培育下,集自然美、人文美、乡土美于一体的“网上名人村”和打卡地层出不穷。在北京延庆,乡村旅游融入文化元素,结合“冬奥”“世界花园”“长城”三张旅游黄金名片,推动乡村旅游升级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融合;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南坪村,村民们依托美丽的风景,吃“生态饭”,种晚熟荔枝,开民宿,建保健基地,休闲农业成为富民产业,村集体年收入从30万元增加到150多万元。广阔田野里的丰收景象,小乡村院子里不同的乡村条件,农家餐桌上的特色美食,远离喧嚣的好山好水,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向往。
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为乡村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经营农家乐、销售土特产、打造观光体验基地,休闲农业实现了三业融合,延伸了产业链,延伸了价值链,促进了乡村产业的繁荣。休闲农业连接生产与营销,打通城市与乡村,为乡村带来人才,在畅通城乡双向循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休闲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径。过去藏在深山里的农产品不仅找到了销路,而且卖得还很好。“沉睡”的农田、农家乐等资源被“唤醒”,种植、营销、旅游、娱乐一体化发展,让农民“收获一季”到“收获每一季”。以这次公布的第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例。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平均收入明显高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景区同质化,特色资源开发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产业对农民的促进力度不够等等。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要集中资源补短板、强优势,进一步发挥休闲农业在提升产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地方风味”,关键在于发挥好开发“差异牌”的作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杜绝大规模拆建,注重保留原汁原味。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农业产业资源。只要我们用心挖掘,走差异化之路,就能在一方土地上更好地发展采摘观光、农耕体验、科普培训、医疗保健等产业,进一步探索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弥补农村的短板。水电路网完备,产业发展后劲才足。因此,各地要多算“长账”,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只有游客有了好的体验,才能让更多的“第一次顾客”变成“回头客”。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