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盘第二天,盘面进行了调整。除3股停牌外,其余78股中,7股收盘上涨,71股下跌。
开市首日,10只新股均涨逾一倍,平均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99.80%。成交量方面,16日,北交所总成交额达44.5亿元,较前一日下降54%。
16日,北交所首批8只主题基金正式发售,分析师认为将向市场注入长期资金。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交所股票仍面临估值过高、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北交所目前的价格体系明显偏高。而且,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没有足够的研究团队支持,很难选出优质股票。”上海小雨资产总经理左建明告诉CBN。
部分新股估值偏高
部分卖方研究机构和买方机构认为“与科创板、创业板相比,北交所股票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增长潜力较大”。
一家卖方机构表示:“从市值来看,截至11月12日,新三板精选层向北交所转移的企业平均市值仅为40亿元,低于科创板的156亿元和创业板的130亿元,凸显了中小企业的定位;从估值来看,平均动态市盈率为35倍,比科创板低71倍,比创业板低60倍。”
“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科创板有不同的上市规则。事实上,如果单独使用财务数据,后两者比北交所高出4倍以上。”左建明说。
事实上,无论市值还是净利润要求,科创板和创业板对申请上市企业的要求都高于北京证券交易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5日收盘,北交所10只新股中,有4只股票的动态市盈率高于100倍。动态市盈率最低的n广道(839680。BJ)也达到了36.05倍。
“因此,在选股过程中,买方机构应谨慎选择出价。”左明说
研究团队配置不足
但据左建明介绍,由于研究人员短缺,投资经理拿不到专业报告,买方基金经理“不敢轻易下单”。
“研究覆盖面是北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北交所首批81个标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卖方的研究机构,无论是安信还是中信建投,包括申万在内,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研究团队的充分配备,更不用说买方研究机构的配置了,所以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和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左建明说。
他认为,卖家的研究机构成立一个成熟的研究团队超过半年是“不可思议”的。
“不能只拉起一个团队,研究框架都没有,就开始写股票研究报告。而且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此后,一直有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工作。”左建明说。
即便如此,卖方,更不用说买方的组织了。一般来说,基金公司的研究员人数不会超过卖方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人数。“否则,买方机构为什么要购买卖方经纪公司的研究报告?”左明说。
左建明介绍,此前,公募基金普遍没有为新三板成立研究团队。“只有华夏基金、财通基金等少数公募基金成立了新三板研究团队。”因此,以前在NEEQ市场,资金只会堆积在Bertrand这样的头部股票中,而不会覆盖NEEQ的所有股票。
“如果研究机构配置不足,就没有办法给基金经理提供投资建议。没有专业的报告,投资经理是无法轻易下单的。因为没有报表支持,没有数据和逻辑支持。所以基金经理下单时一定要有专业的券商分析报告。”左建姆
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基金经理吴表示,在投资研究方面,公司配备了充足的相关行业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覆盖现有精选基准,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调研;研究人员多次参加北交所相关专题培训,对交易规则及相关法律政策有较深入的了解;研究人员与相关证券分析师进行了多次交流和研究。
此外,流动性不足也困扰着一些买方机构。“由于传统新三板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19’分化现象,只有少数股票能够受到资金青睐。”另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北交所开业首日的表现也加深了他的疑虑。当日收盘时,大部分精选个股移出精选层上演“高开低走”行情,股价分化非常明显。71只股票中,只有9只股票上涨,59只股票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