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私募圈又出现了关于稀缺额度的讨论。
稀缺额度是资产管理行业供给小于需求的现象,通常发生在市场热情高涨的阶段。基金经理选择“关闭市场”来感谢客户或提高收钱门槛。
尤其是在2017年私募FOF(基金中的基金)快速发展之后,稀缺额度一度成为各类产品的标签。
投资者蜂拥而至,但预期与现实相去甚远。
过去充满“大众思维”的稀缺名额宣传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 #稀缺额度的标签
近日,一位FOF经理指出,2020年,私募FOF圈将通过投资所谓的“核心额度”产品来踩坑。
比如FOF经理配置了某量化机构的T0战略产品,但公司换手率低,注销率高,错过了去年较好的买入点。也有配置衍生品的高频策略,但该策略在高度波动的环境下表现不佳,最终归结于券商交易系统的对接问题;有较低级别的资产管理公司宣传顶级海外对冲基金的背景,但公司业绩一般等等。
去年底,私募机构恒泰证券对目标客户公示如下:FOF可以通过资产配置和基金优化的模式,适当分散风险,减少波动,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此外,FOF还可以凭借机构投资者的身份,为优质经理人提供一键操作。
享受稀缺策略和稀缺产品的红利。
上述代销渠道解释原因如下:随着资金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在“限购”甚至“封市”产品,凸显了稀缺性,而普通投资者缺乏直接获取资源的优势。
2017年以来,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CICC财富等销售渠道均推出FOF私募。上述渠道不仅是私募管理人的管理,也是定制私募FOF对接客户的管理人。
2018年,三方财富平台金斧子推出定制化私募FOF,曾告诉投资者,额度稀缺,资产短缺常态化,优质私募基金额度变得稀缺。与此同时,一些私募的稀缺策略配额往往很难找到.第一时间告知投资者市场中的优质投资、稀缺性额度和稀缺性策略,以增强组合的潜在盈利能力。
2019年初,在国泰君安资产管理的FOF讲解材料中,有这样的描述:“与直接投资各类基金不同,由于FOF的特点,投资者可以以较低的门槛享受众多顶级私募的收益。此外,由于顶级私募股权资源稀缺,个人投资者可能没有购买渠道,只能通过FOF产品参与。”
事实上,通过私募FOF获得稀缺额度的宣传普遍存在于销售渠道。
# #行业巨变,撕下“量贩式”标签
一位销售渠道负责人表示,
一旦你去了稀缺额度的标签,更多的是一种销售对话。额度越少,投资者的投资预期越高,但FOF产品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高收益预期。
上述渠道人士进一步指出,2018年市场上经常出现额度稀缺的情况,比如把不同的明星经理放在一起,或者把不同级别的经理放在一个FOF。然而,当投资者选择FOF时,更多地取决于FOF经理人的配置能力,而不是稀缺的配额本身。2018年的市场给了很多投资者一个“教训”。
另一位100亿股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2019年以来,随着头部机构的快速增长,券商银行等优质渠道告别了卖单模式。
投资者直接购买认知度高的头部私募产品,已经没有必要通过FOF“绕路买入”。
CICC一位高管曾撰文表示,随着资产管理新规的实施和产品净值的提升,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机构加入了资产配置或FOF业务团队。FOF投资终端通过使用资产比率和杠杆匹配不同风险组合的客户的不同需求,并在有效组合曲线上匹配它们。
他还指出,一些假FOF是简单的标记
从私募行业的演变来看,出现了“大即是美”的新特征,优秀经理人的意识增强。
中信证券近日指出,到2020年底,我国私募规模有望达到4.3万亿元,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73万亿元,超过2015年成为私募基金备案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与2019年主要由业绩增长驱动不同,
2020年业绩增长和资金流入双轮驱动,且后者贡献更大,表明投资者资金流入加速。
报告还指出,2020年,在私募战略中,规模在10-10亿元、10-20亿元、20-50亿元和50亿元以上的管理人员平均业绩分别为35.98%、38.17%、40.58%和44.04%,体现了“美即伟大”的特点。
# #稀缺额度换了身份
过去两年,稀缺额度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延伸到投资策略本身。
据了解,高毅资产、林静资产、汉和资本、潘静投资等高绩效机构。仍然有配额稀缺的现象,但这不是代销渠道的销售战术,而是管理者自己做出的限制。
以高毅资产为例。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基金经理邓晓峰基本停止接受新基金,去年上半年募集的资金有三年的锁定期。此外,基金经理柳峰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基本没有收到任何资金。
以再汉河资本为例。去年年中,新募集资金被锁定6年。
期,刷新了行业纪录,对客户资金期限的“挑剔”也造成了稀缺性。此外,百亿机构景林资产旗下存续产品均设置2-3年封闭期,而且运作期间开放次数有限。
北京一家百亿多头类私募人士指出,绩优机构的合作渠道众多,一般会平等对待代销渠道,不会临时以较小额度开放给个别机构,因此难以出现个别渠道能抢到所谓的稀缺额度。
这位人士透露,解决上述稀缺额度问题,更多由市场因素主导,比如股票市场大规模回调,或者出现明显的底部机会,私募管理人才会开放募资额度。
该人士继续指出,热销的头部私募面临资产端需求大于投资端供给,因此造成了稀缺性,但这仅限于头部机构。这种情况下,管理人会提高募资起购门槛、提升产品风险级别、硬性要求资金长封闭期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