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这一时期很多地方降雨频繁,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涝灾,玉米、花生产量也严重下降。大棚种植的秋季蔬菜也会受到持续降雨的影响,新种植的幼苗会被水浸泡。大棚的情况不同,受灾程度也不同。相对来说,地势较高的大棚比较轻。无土袋栽培的蔬菜由于地势高,透气性好,灾害影响小。
大雨过后,棚内湿度大,容易发生病害。幼苗抵抗力相对较弱,被淹后往往会出现黄苗和死苗,甚至一些受灾严重的幼苗还得拔掉,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淹水后的管理对促进蔬菜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1、加快排水
首先,雨后应尽快进行排水。如果植物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根部无法呼吸,就会出现死苗。水进入温室后,有一部分可以被土壤吸收,对植物影响不大。但剩余的水分沉积在根系周围,挤压出氧气,植物无法完全吸收,影响根系生长,造成根系损伤和死亡。
在土壤中种植蔬菜时,大棚被淹后,应尽快排水,以减少土壤水分,同时,防止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后墙体倒塌。或者排水后,再次倒入清水清洗叶片上的泥水,防止影响光合作用。
2.注意天气
连续阴雨天气,要注意天气预报。例如,前几天下了一周的雨。这几天雨停了,晴天就有阳光了。中午使用遮阳网,减少眩光,防止地面散热后根系被烫伤。如仍有雨,需采取防涝措施,准备水泵,或提前清理排水沟内杂物,确保排水正常。
3.做好疾病控制。
植株淹水后,茎基容易发生病害,真菌和细菌病害可能会混合发生。因此,雨停后,也有必要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医学上,甲霜灵、咯菌腈、代森锰锌、有机铜制剂、氯溴异氰尿酸等都可以使用。
病害较少的植物可以喷洒在茎基的患病部位,预防真菌和细菌的药物可以一起使用。大面积发生病害的植物,也可以通过灌根的方式进行处理,防治病害。如果植物的根系受损,可以加入一些生根剂,促进根系重新生长,减少损失。
大雨过后,无论是大棚还是露地种植蔬菜,都要尽快排干水分,降低田间湿度,然后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