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黄典林
古装轻喜剧《玉楼春》没有名利的追求,没有前世的恩怨,打破了古装斗室剧的套路,实现了迭代升级。该剧除了经典的才子佳人桥段外,还用轻喜剧的手法展现个人成长、家庭兴衰,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形象,构建生动活泼的家庭故事。林的家庭因为父亲从小被陷害而每况愈下。为了洗清父亲的冤假错案,他决定向刘三觉学习,学习他的本领。后来,他在与命运抗争时遇到了孙。孙出生在的一个大家庭里。他喜欢皮影戏,并因戏曲而与林结缘。除此之外,还有泼辣而精明的许、直爽而自由的姚、天真而勇敢的吴、老实而正直的孙世杰等人物。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时而喧闹,时而分裂,喜悲碰撞。从《玉楼春》的故事中,观众看到了日常琐事的跌宕起伏,也看到了传统家庭的温暖和格局。
和谐可以使一切繁荣。修身是古人的执政理想,也是现代人的夙愿。导演高涵说:“其实是一部古装轻喜剧的家庭生活剧。”《玉楼春》真实展现了大时代的家庭温暖、家庭关系和家风维护。孙逊作为一家之主,深谙吏治,但总是教育孩子要善良善良。孙入仕后,被允许清正廉洁,但未能破案,得到家人的鼓励和宽慰。林虽然左右为难,但经过冷静思考后,还是决定整顿家风,尽力改变家庭衰败的趋势。剧中对家庭风格的解读是基于故事背景,可能与当下的家庭观念不同。然而,坚韧、善良、团结、宽容等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代代相传的文化精髓,也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让文化经典传承“活”起来
该剧将历史遗产和现代美学与对场景、构图、色彩和服装的细致研究和学习相结合。剧中景物的比例和人物的搭配相得益彰,画面吸收了古卷的空白艺术,每一帧镜头都美得不得了。还要注意人们的服饰。《玉楼春》改变了以往明艳俏丽的服装风格,选择了素雅、清凉干净的颜色和款式。导演宋晓涛曾提到,作为一部历史架空剧,剧中的服饰参考了明代汉服,也查阅了很多明代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该剧根据人物性格和人生阶段设计不同的造型,将毛绣、线洒绣、古绣等无形工艺与现代喷墨印花相结合,展现了百褶裙、云肩、浣熊、披风等丰富的服饰元素。可以说,地役权对影视剧的观看体验有直接影响,关系到剧情能否一见钟情。《玉楼春》用细节打动观众,用品味提升格调,让鲜活故事中的新中国美学活起来,大放异彩。
该剧除了剧情稳健外,还加入了皮影戏、戏曲、诗歌、围棋、茶道等传统古典文化元素。促进无形文化的有形输出。其中,皮影戏作为影视背景的艺术呈现形式,使真实故事与皮影动画相匹配。对于歌剧,该剧采用融入现代流行唱法的方式,方便观众理解剧情。当下,以服饰为题材的影视剧应该与时俱进,焕发青春,让千年文化的传承与积淀焕发活力。对此,《玉楼春》在传承文化传统、弘扬古典魅力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展现了中国之美。
古风“慢生活”里的微言大义
对文艺来说,影视剧是艺术的多元融合,对观众来说,是生活的生动映射。《玉楼春》为观众打造了一个集古典意味与现代理念于一体的“桃源”,让观众通过剧情获得人生体验与人生旨趣。在剧中,林和许不同风格的“操持家庭”成为一大看点,他们之间的“纷争”充满趣味,呈现出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隐喻性地代表了做人的道理和家庭兴衰的渊源。许管理有方,聪明高效,但面对家庭新成员,他更多的是怀疑而不是高兴。林大多以诚解惑,从根本上解决家庭问题。前者有助于家庭外的繁荣,后者解决家庭内的危机。《玉楼春》中,不同角色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差异较大,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揭示了旧社会大家庭的复杂性,再现了古代大家庭的兴衰历史。
此外,《玉楼春》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情世故。无论是苏的谦逊,林的刚柔并济,林的深刻正义感,刘三觉的孜孜不倦的教导,都传达了特定人物的执着,展现了他们的整体观念,也给观众一些做人的道理参考。从这个角度来看,该剧不仅对文化遗产做出了独特的理解和诠释,更是将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精髓连接起来。艺术取自现实,投射于现实。当下,个人、家庭、社会的美好想象不仅在影视空间驰骋,也在时代中不断实践。(黄)
来源:光明网。网络文学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