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白生活在当代,除了写诗,或许还能开拓一个新的副业,那就是卖老酒。
别看“老酒”和“酒”的字差,但它的价值却大相径庭。
百科中解释道:“老酒即存放时间较长的酒的统称,包括但不限于白酒、红酒、黄酒、葡萄酒等……老酒往往滋味绵长,回甘无穷。”
换句话说,只有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好酒”才能算是老酒。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酒味的人也大大增加了。虽然喝酒的人不在少数,但品酒知识中有很多门道才能真正了解酒。
#我
最近“老酒”又被搜了。
上热搜的原因很简单,有人发现了回收老酒这门行业中的“暴利”,称入行很简单,搬个小板凳,在小区门口支个展架,就能开摊儿。
的确,很多专门回收老酒的人都是穿这种衣服的。虽然它们很丑,但一瓶老酒的报价并不低,很容易给出一万元的回收价格。
老酒真的有这么大的市场吗?
在民间,老酒一直被称为“可饮用的文物”,很多关注别人家的人都会放一个酒柜放各种来之不易的好酒。
就像近年兴起的“泛核桃”一样,收藏和品尝老酒也逐渐从个人爱好发展为圈子爱好。
有趣的是,老酒文化往往分地区聚集,比较明显的是贵州与江西等地,作为产酒大省,这些地方也盛行老酒,在江西某地,老酒甚至比“飞天茅台”还要贵。
果然,衰老的魅力对于“酒鬼”来说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老酒可以从个人爱好变成产业?
事实上,“衰老”的概念自饮料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出现。在民间,“酒是陈年之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网络上的年轻人学会了和有钱人开玩笑,脑海中弹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拉菲82年”。甚至在电视剧中,“女儿红十八年”这句台词随处可见。
其次,陈年葡萄酒确实味道更好。对于对酒的口感有更多要求的人来说,特产陈酿也是展现自己独特性的一种方式。
家里有聚会的时候,从酒柜里拿出一瓶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陈年老酒,是很多人“露脸”的一种方式。
最后,稀缺性是最重要的。老酒之所以是老酒,首先是因为历史悠久,其次是因为稀缺。能够拥有更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是收藏家刻在骨子里的爱好。
据媒体介绍,知名老酒收藏家曾宇一个人就拥有上万瓶陈年美酒,对于老酒的口感,他曾经说过:
“老味是葡萄酒中最贵的味道,具有浓郁的香气、酱香味、香味和米香.不同的口味有不同的见解,但老酒一定是最贵最好喝的。”
# 2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喝酒”而得到老酒。
像是珍贵的艺术品一样,老酒也是一种为了迎合时下兴趣应运而生的收藏品。近年来,老酒收藏爱好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新的酒类消费趋势。
2020年10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张裕白兰地老酒暨回购年战略启动仪式上,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也对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在去年3月发布的 《中国老酒市场指数》 表明,近些年来,老酒市场的规模不断在扩大,2018年达到了5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千亿级别。
这说明除了喝酒,还有一部分人是被利益吸引到这个圈子的。
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据说上海有一个人。全家出动共抢到12瓶茅台,以2488瓶的价格卖给黄牛,共获利1.2万元。
也就是说,收酒的黄牛回收了酒,总价29856元,上海人瞬间净赚12000元,所以他买的茅台单价1488元。
不到24小时,我赚了这么多。每瓶酒转手一次,就暴涨1000元。可以说,老酒行业确实带来了“暴利”。
据说这发生在2011年。根据2019年发布的最新老酒回收价格,单瓶茅台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150元。
align="center">
仅这一个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大家对老酒趋之若鹜――因为有钱赚啊。
# 三
说完了卖家市场,再来看买家市场。
高价回收茅台酒的黄牛毕竟不是傻子,他既然愿意将价格抬高1000元回收这些酒,自然有渠道将其卖掉,那么,卖给谁呢?
在这里要提到品酒与酗酒的区别,爱酒之人常有,可懂酒的人不多见,那些街头动辄打架斗殴争个头破血流的“酒罐子”们,自然不会出高价买酒。
从酒价定位来看,愿意花钱买老酒的人,一是上文提到的收藏家,第二则是达官贵人,当然也不乏中产阶级人士。
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20中国老酒白皮书》中所说,当下老酒的主力消费人群平均年龄在42岁,平均家庭净资产在650万元,近两年的家庭收入约95万元,大部分在工作中已经担任管理者的角色。
这些人除了真正喜爱酒的之外,也夹杂一些附庸风雅之士,富有小资情调,喝酒不在多而在精。
就差与金庸《笑傲江湖》中提到的饮酒方式并肩――喝不同的酒要用不同材质的杯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酒味。
# 结语:
老酒本质优良,富有收藏价值,市场回收老酒有利可图,再加上有庞大的老酒受众,如此一来,老酒市场想不火都难。
或许,2021年真的能够达到千亿元级别的交易额。
当然,中国酒业协会也表示,老酒市场如今还不完善,有些黑心黄牛不仅疯狂抬高价格,甚至贩卖虚假老酒,以次充好。
这说明,除了要正确宣传老酒,完善老酒市场体系,建立正常健康的回收机制外,也要正确认识老酒这个市场,那些想随随便便摆个摊就回收老酒“发家致富”的想法,最好不要有。
毕竟,投机有风险,“下海”需谨慎啊。
作者:黑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