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工厂管理5个要点,如何管理员工最好办法

  

     

  

  为什么我们总是有质量问题?据统计,近6年来,某公司售后质量问题统计150次,内部质量问题统计200次,平均每周至少发生一次质量问题或事件。   

  

  接受质量问题存在的必然性,把解决质量问题的追求变成一种爱好或享受,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质量问题,就像一个人一样,成长起来绝对不可能没有不适感。身体没毛病就是上帝;没有质量问题的企业不是企业,而是行业。   

  

  很多企业在质量问题的管理上一直处于最基础的阶段。不是你的质量问题不能解决,而是质量管理的工作没有做彻底而已!   

  

  本文总结了做好企业质量管理的12个步骤:   

  

  1、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对。   

  

  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不要等工人做完,也不要等最后检查才知道。太晚了。   

  

  如果问题不在第一时间解决,最终会导致不良品、返工、客户退货,工厂的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制造过程中严格的进货检验和质量控制将在每个环节或过程中实施。这包括生产线上每个部件和材料的加工。请注意,第三方检验公司不会发现很多错误,即使发现,也为时已晚。   

  

     

  

  2、如果你没有亲眼看见结果,就不要装样子   

  

  不要只告诉你的员工做这做那。有些人会听你的,但大多数人不会。你必须继续用眼睛观察、检查、纠正和引导。不要只告诉你的员工怎么做。   

  

  你应该深入现场查看、观察、检查员工是否按照你的要求操作。你必须不断引导和纠正你的员工,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和纠正他们,直到正确的操作成为他们的条件反射和工作习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3、不要以为有了模具和夹具就不会出现错误   

  

  如果你的模具或夹具是错误的,那么所有生产的产品都是错误的。试着设计你的模具和夹具,让工人只能以你设计的唯一正确的方式放置待加工的工件,别无选择。让模具或夹具控制工人的操作。不要指望工人控制模具或夹具。   

  

  因为,不管你告诉工人做什么,多少次,有些人会听,但大多数人不会。每天检查校准夹具的机器设备,作为必要的工作,安排一名负责人,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亲自检查的工作,并做好记录。   

  

     

  

  4、你怎么知道?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无论你什么时候问什么样的问题,你几乎总能得到一个合适的答案。然而,事实上,没有人真正知道问题的真相。   

  

  不要简单地把回复当成正确的答案,你必须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亲眼见证他们真的在做正确的事情。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以确保工人遵守工厂的标准操作程序。   

  

  工厂内部的实验室测试必须科学可靠,测试记录必须能够根据测试日期和批号追溯生产线上的零件和产品,否则,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将与样品测试相同。如果不能反映量产的质量水平,就失去了检测的意义,量产的质量也就失去了保障。   

  

  5、永远不要假设   

  

  不要想当然:“我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担心……”。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才采取行动,或者认为问题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想办法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要依靠“关系”(即你知道或熟悉的关系)来控制供应商零件和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必要严格执行和操作进货质量检验(IQC)。如有必要,有些材料或备件需要进行全面检查,有些材料或备件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随机检查,有些则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对于在实验室测试的产品,应跟踪具体的进货批次和批号,并在合同号上使用。如果测试结果不合格,则需要更换或停止该特定批次的备件或原材料,并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   

  

  6、盯关键   

  

  质量管理特征:   

  

  *通过质量信息统计和过程分析,识别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和过程;   

  

  *通过设置“质量控制点”,加强关键工序和过程的控制;   

  

  *积极开展质量控制活动,遵循PDCA   

循环进行质量改进;

  

* 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由品质保证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负责产品质量。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 诸如鱼刺图、帕拉图等QC手段在生产现场被推广使用;

  

* 统计过程控制(SPC)、实验设计开始在关键工序和过程中使用;

  

* 能多方面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质量业绩水平:

  

*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7、创建一个稳定的、合理的工作环境,来管理你的员工及减少人为操作错误

  

不要指望工人来控制环境,也不要指望工人会听从。采取合适的方法使工人的工作更加简便容易,从而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强产品的工艺稳定性,减少错误的发生,给所有的工作台面,推车,货架等都安装上衬垫,以尽量减少线上组装和包装过程中对零件和产品的损伤。

  

如果衬垫有磨损,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所需要的地方,都要做好衬垫防护,而不能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要将每一件要求的事情做好,并检查到位。给工人提供合适的,使用性能良好的工具,以便他们可以把工作做好,确保工人工位具备良好的照明,使他们可以看清楚他们在做的工作。

  

8、严格执行现场“5S”,保持所有的工作区域清洁、整齐

  

将容易产品灰尘的工作区域和那些必须要保持清洁的区域分开,要求所有的工人在就餐后及上完厕所后,在重新返回工作岗位前要洗手。

  

上岗前要戴上发套或工作帽,避免头发掉落在产品上,在某些特定的工序,要求所有工人戴上手套,包括管理人员,要确保该工作区域没有老鼠和昆虫之类。

  

每日工作结束前,给工人留出10-15分钟时间让他们把自已的工作区域打扫干净(打扫时间列入上班时间,有工资)。这样,第二天上班时他们可以在清洁的环境里开展工作,而且能养成工人良好的现场清洁管理习惯。

  

  

9、授权并鼓励你的各级员工,发现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报告

  

这意味着你应该准许并鼓励你的工人说话,提供意见,指出问题,不要让员工觉得:“只有老板可以说话”或“老板永远是对的”。

  

要鼓励并奖励你的员工提供意见和建议来防止问题发生而不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去掩饰和隐瞒问题,如果员工帮助工厂减少了浪费和返工的人工损失,要给予其物质上的奖励以表扬和鼓励他(她)们。

  

不要用恐吓、等级管理、或者罚钱,虐待、辱骂等这些典型的中国式管理方式。这样做就没有愿意说话,愿意发表意见了,错误也就继续延续,问题就会持续不断发生。这种开放和非开放等级的管理风格只能从高层开始,其他各级管理人员也必须学会这种风格。

  

10、不计成本,追求质量也是“走火入魔”

  

也有一部分实力雄厚、财大气粗的企业,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价格最昂贵的设备、采用最自动化的控制系统、采用全世界质量最好的原辅料,这当然无可厚非,有钱任性!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适可而止,凡事都有一个最优的性价比。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们日常的“偏差”,有多少是因为控制策略不适当,制定的内控质量标准过高,制定的工艺参数控制范围过窄,拿一道又一道的绳索,把自己捆绑的紧紧的,动一动浑身都疼,看似严苛的管理,实际到头来不是损失巨大,就是明紧暗松,最后不了了之。

  

任何质量的控制,都是基于质量风险和现有的技术手段,我们当然鼓励创新,但是决不是盲目的无谓的提高标准。“强调数据完整性,生产过程、检验过程全部实行带审计追踪功能的计算机控制”质量就真的能够提高吗?

  

11、抛开“质量”讲“成本”是“飞蛾扑火”

  

一个项目的收益,要看项目交付物的质量是否高、成本是否低、工期是否短、风险是否可接受!同等条件下,质量要求越高,意味着花费的成本也越高,反之,高成本却并不一定都会带来高的质量。

  

项目管理中有一个计算公式:

  

  

很多企业做项目,既强调高大上,同时又强调低成本、低投入,还要压缩时间、赶进度,最后把一个好端端的项目做成了四不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低成本项目的结果是,项目“交付物”质量低劣,既影响了生产的产品质量,又保证不了运行成本的合理性。

  

对于正常运行的工厂来说,大家都希望有效益、有利润,效益和利润从哪里来?当然是控制成本,但是控制成本不是一味地降低原辅料消耗甚至是降低原辅料质量,不是一味地降低备品备件库存和设备维修费用,更不是一味地减少劳动者数量、增加劳动者工时、甚至降低劳动者工资。

  

管理比较好的企业,天天是文山会海,一个偏差接着一个偏差,一个文件接着一个文件升级、培训,庞大的质量体系整天忙得天昏地暗,与生产车间却毫不相干,生产车间仍然是在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而起早贪黑、当牛做马、累死累活!

  

很多企业,年初都会制定“产量、销量、成本、利润”指标,甚至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下达“节能降耗、减低成本”的指标。

  

长此下去,产品质量必然无法保证,而离开了“质量”去追求所谓的低“成本”,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2、重预 防

  

质量管理特征:

  

* 管理层认识到“设计”对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注重开发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设计质量;

  

* 不仅生产和采购部门,设计开发部门也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

  

* 将质量职责授权到所有职能领域,质量保证部门转化为质量顾问的角色;

  

* 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开发过程,使质量问题在源头得以解决。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 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QFD)、实验设计(DOE)、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 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

  

质量业绩水平:

  

产品的不良率、废品率和返修率明显降低;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13、制订高标准

  

质量管理特征:

  

* 与质量相关的所有部门都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

  

* 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得到了充分明确,并能积极参与和开展质量活动;

  

* 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各部门均能自遵守相关程序和文件的规定;

  

* 质量保证部门主要任务是充当质量顾问。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 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QFD)、实验设计(DOE)、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 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

  

质量业绩水平:

  

* 产品的不良率、废品率和返修率明显降低;

  

* 生产质量稳定,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接下来, 分享华为公司的大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华为的质量文化,就是将“一次把事情做对”和“持续改进”有机结合起来,在“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更多专业质量文章,请访问QualityIn质量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