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工作场所预告
在我住的小区,每天早上6点10分,我都会听到一楼广场传来声音。
后来发现是个中年人,在练声,可能是开嗓,可能是练肺活量,也可能是其他的体育锻炼。
我通常有早起、阅读或写作的习惯。有时我会看桌子右上角的手表。六点过五分,我想我很快就会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果然,很快熟悉的旋律就会从楼下的广场传来。
每天,永不停止。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和我自己的写作道路有些相似。
从写不会写的小白,到会写的内容创作者。从三五百字到五百字,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近30万字的职场成长作品。从一个内容体验记录,到原创加V获得职场优质创作者,再到青云计划奖。
在今天头条的内容创作道路上,我迷茫,有动力,充满希望。
想成为真正厉害的人,并非突然做一件特别厉害的大事,而是在正确小事上的坚持。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不断输出高质量的文章?
接下来,我将在今天的头条创作平台上,用我的写作经验分享我的心得。
其实,要简化内容创作(写作),我们只需要掌握核心的三个步骤:
输入吸收输出
一、写作输入篇
高楼平地起,好的作品和文章都是自觉的。
起初,我不知道如何创建内容。没关系。它一点一点积累。
记得有一年冬天,午休的时候,办公楼外面突然下起了雪,我坐在靠窗的办公室里,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我立刻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段自己的感悟,虽然才100多字,写完后却莫名其妙的舒服。记得刚开始写的时候,就知道肚子里干货不够。每天下班后的目的地是书城。到了那里,我选了两本自己想要的书,在安静的地方坐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周二到周五都是这样。记得为了研究各种充电,也不想浪费时间在中午高峰时间在外面吃饭,午休前点了外卖,送完之后抓紧时间做完,然后在电脑上快速研究各种资料或者看书。在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里,我可以每天挤出50分钟来进行自我提升。
今天看上去的毫不费力,都来自过往的竭尽用力。
尤其是写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马虎。我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找到了内容创作的感觉,但我坚持了下来。至于我自己的写作过程,我划分如下:
无从下笔想写敢写能写会写写出彩随心去写
在每一步,我们都会停下来,思考和感受,然后迈出新的一步。我相信对于很多作家来说,这就是他们一步步走过来的方式。
信息输入是学好写作的第一步。聪明的女人离不开米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长久。
那么,如何有效地输入信息呢?
建立写作“信息雷达”
优秀的作家是善于关注生活的大师。
他们面前的一切都是物质,都可以被他们利用。
每天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趣闻,都是第一手的优质素材,要善于提炼和总结。扫描所有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自己配备“信息雷达”。例如,你逐渐养成以下五个习惯:
随时随地搜集有用的资讯,并进行场景思考。
有目标指向进行书籍的阅读,凡读必有摘要。
记录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灵感,多层面捕捉。
对周围的人事物保持敏感,一切皆可学习。
建立个人写作的素材专辑,主题化复盘。
形成以上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后,你会发现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只有输入端信息量充足,文笔才会得心应手,作品肯定会更加厚重。
二、写作吸收篇
在我们想要创建内容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和消化目标主题。
基于自身的综合积累,多层次思考,再力求简单生动地呈现出来。
有一天晚饭后在广场散步,看到前面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手里拿着一个小玩具,边走边跑,看起来很开心。突然,一个
下没站稳摔了一跤,玩具也摔到前面的一颗树旁。这时,小朋友的妈妈不慌不忙地帮孩子捡起玩具后说:“没事,你可以自己站起来的。”孩子很听话,没有任何哭闹自己爬了起来,还有模有样的拍了手上和衣服上的灰尘。妈妈让孩子原地站立不动,接着问:“你为什么会突然在这里摔倒了呢?”孩子前后打量了下:“我刚刚走这里,只看前面,没有注意到地下有一个小台阶,结果就摔了。”“下次再走路的时候,是不是要边走边看脚下的路,这样才不容易摔跤啊?”妈妈继续问孩子。孩子说:“是的,妈妈,我知道了。”最后,妈妈牵着孩子一起过马路,走远了。同样是孩子不小心摔倒这件事,不同风格的妈妈,对这件事的吸收表现方式截然不同。
以上不仅是一番普通的对话,自己看到的是一位擅长处理信息,并懂得教育的沟通高手。
对信息素材的消化程度,影响着认知深度。
回到写作的角度,我们应如何将身边的信息资料进行高效吸收呢?
打造写作“百宝箱”
吸收内容,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渐进过程,更多时候需要时间去沉淀。
想提升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技能,你得学会给自己打造一个“写作百宝箱”。
①调研数据类 ②实用方法类 ③工具模型类
④亲身见闻类 ⑤指导原理类 ⑥系统结构类
⑦观点思维类 ⑧前沿认知类 ⑨碎片随笔类
平时需建立一种消化存档意识,每天我们面对大量扑面而来的各种资讯,无论你能否进行吸收消化,但凡是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都应该有选择的放进“写作百宝箱”。
例如,自己除了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信息外,还会有意识的去进行吸收与存档。
> 在机场值机时,在登机口看到眼前几位旅客的对话,我觉得这个沟通技巧太好了,于是赶紧在手机里记下来,在回头不忙时要把这个案例加到我的“沟通百宝箱”里。无聊的时候,刷刷朋友圈看到好友在外培训学习,他有分享现场学习的精彩内容,其中就有一个很棒的学习模型,真是雪中送炭,自己深受启发,这个模型当然会进入我的“模型百宝箱”。在餐厅吃饭,突然发现背景墙上的一幅油画,很有感觉的样子。定睛细看,从画面的构图来说,其中传递出了一个很有参考意义的工作方法论,赶紧拿出手机拍下来,这个图片回去后将放入我的“职场百宝箱”。
要知道,你有意无意搜集的这些好点子好方法,都是在积蓄自身能量,都是难得的宝藏。
当代作家莫怀戚说:“
写作的秘诀就一个,你必须付出100%的力气来写作,再花200%的力气进行修改,让它看起来是毫不费力写作而成。万物之道,皆是如此。 ”
想象一下,当你有了自己专属的“写作百宝箱”,在内容创作效能方面必然得以大大提升。
善于吸收积累,才能写得出彩。
三、写作输出篇
当你明白了写作的输入与吸收后,提笔成文还得谋篇布局,学会输出。
写作小白在起步阶段,对文章的输出缺乏具体概念,很容易找不着北。
自己在写作初期,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全凭个人感觉进行内容写作。越到后期,就会发现自己难有新的突破。
巴金说: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
很多人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其实,就看你是否投入真性情,所见即文章。
世上绝大多数的高手都是练出来的,凡是输入,必有输出。
> 有次晚上在外吃饭,感慨门口店员扫地的效率太低,我写了一篇选择定位的文章。有次去理发,在店里跟发型师聊得风生水起,我写了一篇如何高效沟通的文章。有次坐车路过立交桥,看到桥下成群待业的务工人员,我写了一篇个体竞争力的文章。有次在办公室午休,某位同事不恰当行为,引起大家不满,我写了一篇职场情商的文章。有次带娃去商场玩,在游乐场里看到有序的区域设置,我写了一篇自我格局提升的文章。
只要留心观察好好消化,总能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输出为自己想要的内容。
以前那篇卖油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的经典名言:“无他,唯手熟尔。”
如何提升内容输出的能力?掌握高效输出三种技法即可:
技法① 九宫格输出法
写作时,画一个九宫格,在正中间填上核心关键词。
接着,发挥自己的创意,围绕核心词进行拓展思考,进行在剩余的八个空格里,填写所想到的与之相关联的词语。完成九宫格的词语填写后,就可进行某个主题内容的创造输出。
举例,核心词是时间管理。
八个关联词,自己或许会联想到的手表、跑步、笔、颜色、注意力、目标、便利贴、奖品。
思路:核心词眼→关联词语→建立联系→扩展脉络→连段成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八个关联词语的拓展思考时,请从不同种类去思考填充。
习惯了九宫格输出法后,基于积累沉淀的基础上,多数主题内容,你都能进行高效输出。
技法② 神奇概念法
李笑来在谈写作时说过,曾经为了训练内容创作,于是每周只去讲清楚一个概念。
例如他要参加某个线下分享会,他进行内容输出的秘籍是:“ 我会在墙上贴出我要写的60-70个概念,然后一个个去写清楚。 ”
多数人的内容输出,越到后期越是担心自己无话可说。
思路:每一篇文章,不过是N个概念的集合,我们要做的是把概念理出来,讲明白。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转化吸收,从内容的概念上去进行拓展,灵感会一个接着一个。比说就某一个概念,你的思路可以是:你对概念的理解?概念对你的学习生活工作有何影响?你将采取新的行动措施是什么?
因此,不用担心写文这篇内容,后面就没的写了。反而会因为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带来灵感与顿悟,可以输出的内容层出不穷,
技法③ 场景固化法
刚开始练习写作,持续输出是有难度的。
这就需要给自己固化一个(微)目标,可以让自己没有任何难度的写下去。
比如在输出字数方面,我早期刚开始写作时,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就是每天百字法,无论状态好与坏,针对既定的主题,保证每天写100字,只需要那么三五行,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很容易坚持。
就算某天特别有灵感或想法,希望自己多输出一些,也要适可而止,这是给自己立下的规矩,需要严格遵守。
再比如在输出场景方面,给自己搭建出一种写作输出状态。
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地点,一个人安安静静去写。
思路:每日字数输出的定额微目标+固定时间地点的内容输出
例如自己,每周一到周五,固化的写作输出路径:
【时间】5:30-6:30 【地点】家里书房 【行动】早起后一杯温水,就开始坐下来码字。
【时间】18:30-20:30【地点】图书馆 【行动】回家路上的图书馆,寻找环境开始写作。
重视环境的力量,这是一种场景固化的日常写作训练。
外在干扰的因素不计其数,越是这样,越要学会沉下心来。
好好写作,功夫在诗外。
以上就是个人在今日头条上的写作成长之路,如何有效提升写作技能?我从三个篇章进行了详解:
(1)写作输入篇,建立写作“信息雷达”。
(2)写作吸收篇,打造写作“百宝箱”。
(3)写作输出篇,掌握写作“三大技法”。
相信大家把握好这三大阶段,就能快速有效构建自己的写作坐标系。
善留心、多思考、勤练习,写作能力的提升定会立竿见影。
曾经看到一个TED演讲,里面的嘉宾说:“ 你认识的每一个作家,初稿写的都很糟糕,但他们会坚持钉坐在椅子上,这就是生活的秘密,也是你们之间的区别。 ”
每一个不凡,都源自平凡。
共勉。
-END-
* * *
关注【职场逗伴匠】:每次学一招,职场没烦恼。
逗趣职场每一面,伴随你我每一天,匠心传道每一言。
我是职场逗伴匠,一个跑马拉松的知识手艺人,助力职场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作者简介】 职场逗伴匠,“我是好讲师大赛”全国50强 / 美国ACI认证职业讲师 /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 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 / 青云计划获奖者
/ 生涯规划师 / 自我效能管理达人/ 专栏原创作家 / 5:00早起倡导者 / 马拉松跑手 / 读书控 / 旅行生活践行者 / 视觉手绘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