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重庆发行的《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当日正式公告。《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1.55万亿元。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重庆网络零售额将突破2000亿元,建成2个世界级商务区、10个优质商务区、100个名街名镇和一批商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集群,基本建成辐射西部、面向“一带一路”“远近”的特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30年建成具有巴渝特色、展现中国风、引领国际时尚、辐射西部、面向世界、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市商务委副主任彭介绍,《实施方案》的重点是提出“十大工程”,有40项具体任务。
是国际消费载体升级项目,明确以打造中央商务区为目标,加快建设寸滩国际新城,打造解放碑、观音桥等国际知名商务区,升级磁器口等国际知名消费街镇,努力打造高品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国际消费空间地图。
二是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工程,加快集聚优质市场主体和国际知名消费品牌,打造全球消费资源集散枢纽,加快建设全球优质市场主体集聚地、国际知名品牌优选地、国际优质服务引领地。
是培育壮大三渝精品工程,包括发展植根重庆、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民族品牌,振兴巴渝老字号,探索文化创新内涵。
四是特色服务品牌打造工程,通过整合重庆历史文化元素、民俗风情、生态美景等特色元素,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美食之都、国际生态养生胜地、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西部文化消费高地。
五是数字消费融合创新工程,如推动实物消费数字化转型、服务消费数字化提升、消费平台数字化赋能、丰富数字消费服务新业态、驱动消费迭代升级等。
六是国际展览、赛事提能工程,包括引导展览、赛事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扩大重庆国际马拉松等国际赛事影响力,丰富“不夜城重庆生活节”“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等特色节日。
发挥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通道优势,利用好中新项目、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提升全球消费品中转和集采、国际游客聚集和通达水平等7个国际通道能级提升项目。
八是国际国内交流合作项目,包括深化国际城市交流和区域合作,建设中西部地区国际交流中心,共同建设具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等。推动形成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新格局。
是第九届国际消费环境优化工程,通过提升服务水平、畅通交通网络、优化城市形态、完善社区商圈,不断提升国际消费环境的安全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十是消费促进机制强化工程,如优化扩大开放政策,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大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持力度,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加强全球营销推广,探索国际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