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答了一个网友的问题,说最近很多银行自营理财产品下架了,越来越多的产品是代销的。我想回答一下这些产品的区别。今天就来说说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好不好。你能买吗?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寄售产品。
简单来说,银行自己卖的产品都是自营产品,比如存款、自营理财。对应销售别人的产品都是代销,比如基金、保险、贵金属等。说白了,银行销售代销产品,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像淘宝一样,其他公司通过银行的渠道向客户销售产品,银行赚取一些手续费或佣金。至于产品是好是坏,会不会盈利,银行不负责。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说银行代销的产品不好吗?风险大吗?
情况未必如此。以财务管理为例。在过去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出台之前,很多理财产品承诺保本,到期后可以无条件、硬性兑付。因此,无论在哪里销售,这些产品都相对安全。
资管新规出台后,明确要求所有理财产品都要向净值型产品过渡,不允许保本的承诺,要打破刚换,也就是说未来理财产品不会保本。这样,其实无论银行是自营还是代销产品,都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基于这个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理财知识,对所购买的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的了解,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已经讲过了,以后有需要会继续给大家讲解。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的账号。
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在哪里?
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己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要有序推进金融服务转型和金融公司建设,即成立专门的金融公司,让专业人员做专业工作,银行自己直接投资运营的产品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这时,问题又出现了。对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它们完全有能力也有能力设立自己的金融子公司。截至目前,各银行设立的金融子公司多达21家,而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银行则无法建立自己的金融子公司。许多银行通过代销别人的产品来扩大业务。
目前有消息称,未来未设立金融子公司的银行可能无法新增金融服务。虽然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实施的可能性很高,对已经设立子公司的银行来说会有很大的好处,未来市场会更加集中,也有利于监管标准的统一。
因此,未来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大多是代销的。区别在于他们是靠自己的产品还是靠别人的产品代销。这个时候,差别还是挺大的。卖自己的产品肯定会比别人代销对产品的经营和销售有更好的控制,不会出现卡脖子的情况。
因此,未来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分析产品的风险水平等指标,还要评估销售产品的银行的风险。千万不要购买一些银行未经批准和备案就出售的“三无”产品,这是值得损失的。
最后总结一下,未来去银行购买理财时,最重要的是看清楚产品本身的特点,是否是银行自己的产品,风险等级是什么,是否存在风险,这样才能防止p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