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北方的阿拉斯加巡游,坐游艇环游爱琴海,有46天的环太平洋巡游,但这是第一次乘坐国内豪华邮轮。伊通游轮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出发,前往三亚凤凰岛,与亲朋好友一起登船,以为只是海南游,没想到却去了西沙群岛。一艘国产豪华游轮的第一次航行,八天七夜,烙下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不一定是在岸上,但一定是在海上。
#关于时间
“坐在教室里,刚想开始揪前排女生的头发,突然我想起来,我是来开家长会的。时间没用过,查了半辈子。”
在一墩的阳台上,我看了一段,笑了,但是眼睛有点湿。经过半辈子的努力,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上学的日子,少了几分无辜,却一样无忧无虑。因此,不在乎时间的卡尔奥诺雷更喜欢安逸。也许你想象邮轮旅行无聊又艰难,但对我来说,八天七夜是不够的。我想多花点时间,看看书,喝喝咖啡和亲朋好友聊聊天,写写游记,或者干脆在阳台上吹吹南海风,留下来。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害怕浪费时间,但现在我更喜欢在海上虚度时光。
游轮的日常生活其实很忙!
早上去游泳池游泳,或者在顶层阳光甲板上跑步。下雨的时候,去健身房。晚上运动完,去水疗中心的桑拿室干蒸。三亚三天岸上游,天涯海角,鹿回头,外加三亚自由行。在帆船日的早上,许多人会参加烹饪课和讲座。我喜欢在船上参加各种导游,参观驾驶室,参加北欧艺术之旅,甚至去厨房看一看。下午,我们通常听钢琴和古琴,看茶艺表演,喝下午茶和聊天。早餐、午餐、晚餐,大家轮流去各大餐厅用不同的方式吃喝,晚上在休息室看表演、看电影、看乐队表演、听吉他和长笛二重奏。还有照片和视频,结果没有时间看书。
在去三亚的海上航行中,我们喝着茶和咖啡,服务员不停地端来茶水和饼干。几个人不知不觉聊了一下午。朋友说平时不敢喝咖啡。上次在游轮上喝了两杯十几杯茶,但是没有影响睡眠。我将无忧无虑。以前边工作边旅游,心里总想着时间,很紧张。我一直想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前沿。感觉聊天很无聊,发呆更无聊。在无人区艰难行走似乎真的不是浪费时间,但生活并不容易。
穿越无人区,磨砺身体和意志,是一种旅行生活;在邮轮上,聊着过往的生活,多关注自己的心灵和精神,是旅行生活的另一种境界。
#去西沙群岛
我以为只去三亚,结果去了西沙群岛。
一墩号到达三亚时,原计划上岸三天。第一天,它选择早上去“天涯海角”看世界末日。第二天,我选择了下午去三亚。第三天,去购物,买一些手写的信。十年前,我去过天涯海角,几乎没变,游客很少,可以拍纯海景的照片。拍完《南天一竹》《天涯》《广阔的天空》后,我一时忘了海角在哪里,又看了看,才想起海角二字在一堆石头上面。边走边拍,三个小时瞬间过去了。最后,我发现我可以乘坐直升机在空中游览“天涯海角”。价格不贵,但时间不够。
第二天出现了突发事件,强台风“指南针”突然登陆海南岛,但没有惊慌和遗憾。我以前去过鹿回头,在船上吃喝玩乐也是一种享受。但随着台风的临近,岸边的涌浪逐渐增大,甚至连港口码头都无法停泊。一顿人为了躲避台风,不得不离开凤凰岛。在海上游弋,从游轮的七楼往下看,浪不大,Edun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摇晃。我跑到一楼的餐厅,看着窗外。风浪有三四米高,海鸥在雨中自由飞翔。
在探索者休息室喝咖啡,一个姐姐告诉我,玻璃幕墙外有一只鸟。小海鸟站在栏杆上瑟瑟发抖,另一只滑到甲板上差点滑倒,但休息室里根本感觉不到外面的风雨。渐渐地,船上的wifi信号越来越弱,网上的照片也打不开了,我就跑到七楼甲板上看浪。两名乘客也在外面,说越南领先。拿出他们的手机定位后,我们的船其实是在西沙群岛,靠着风避开“圆规”的边缘。很想看看西沙群岛的一些小岛,可惜海无边。
茫一片,夜晚就开始返航。一觉醒来,阳光乍现,空气极度纯净,远方就是海南岛。西沙群岛,我算是去打过卡了。船停在凤凰岛附近,风浪依然很大,不能进港,只能提前返航回深圳。睡一觉起来吃早餐,船已到了蛇口邮轮码头。从廊桥走到隔壁的小码头,无缝切换到“大湾区一号”游艇上,开启了“海上看深圳”的游览。游艇掠过蛇口SCT码头、香港外海,开到了港珠澳大桥,第一次近距离看港珠澳大桥。游艇穿过桥下,大桥看不到尾,太阳出来,红旗猎猎。游客们挥舞着小红旗,歌唱着,很是兴奋。三个小时后返回,深圳已是蓝天白云,第一次从海上拍到了蛇口邮轮码头的全景,也第一次看清了伊敦号的全貌。
# 享受生活
“人的正确功能是生活,而不是生存,我不会浪费我的时间去延长它们,要利用我的时间。”电影《无瑕赴死》中,对詹姆斯邦德最后的盖棺定论之言,对白耐人寻味。其实,也该问问自己,我每一天是为了生存而活着,还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着?
生活,需要有热情,需要艺术,更要有一颗好奇心。伊敦号上的参观游览活动免费但要预约,驾驶室是个神秘的地方,平时是无法进入的,舵轮、卫星定位系统、卫星电话、罗盘、测深仪、声纳、电子海图等等,一堆叫不上名字的仪器,参观者中有一位中年人,对于设备了如指掌,他跟一名船员打招呼,说很多年前在欧洲坐维京邮轮的时候,曾经见过面。我喜欢站在驾驶室看前方,前方一览无遗,你会想象着自己是船长的样子?
北欧艺术游从“维京狂战士”雕塑开始,刚好我就去过这个雕像的发掘地――外赫布里底群岛,1831年,在刘易斯岛乌伊格湾的Crofter沙丘石室里,人们发现了一副用海象象牙雕刻的棋子,被称为刘易斯棋子。有一枚棋子很特别,是咬着盾牌的战士,他是北欧神话中Berserker,维京“披着熊皮的战士”。伊敦号前身是维京太阳号游轮,走欧洲航线,2021年4月7日成为中国船籍邮轮后,采用了招商局清朝买进的第一艘轮船“伊敦”(Aden)的名字,船上布置与装饰保留了原有的北欧元素。
参观到楼梯间,一幅幅挂毯画是复制的巴约挂毯(也称贝叶挂毯),画面叙述的是1066年的英法历史,威廉公爵讨伐哈罗德二世的法国黑斯廷斯之战,真品存放在法国巴约市博物馆,是罗马艺术刺绣的杰作。船上还有艺术导览游,例如,邂逅蒙克,欣赏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爱波荡漾》等绘画,后印象派的《月光下法国乡村街道》;北欧风尚之旅,通过北欧风格的工艺品,介绍北欧设计等等,这些很小资的文艺活动,游客参加的人数比我想象的多。
船上的星空剧场有表演秀,第一晚是《音浪乐章》,比较小资的文艺歌厅式音乐剧,环顾剧场四周,坐满了观众。《音浪乐章》是一个五幕的卡巴莱音乐剧,节选了《芝加哥》、《追梦女孩》、《狮子王》、《剧院魅影》、《雨中曲》、《妈妈咪呀》、《音乐之声》、《吉屋出租》、《歌舞青春》等经典音乐剧精华,电子的背景很动感,让我们再次回忆一遍世界各国的经典音乐与歌舞。一楼大堂,一位女生优雅地弹奏着钢琴曲,德彪西的《月光》,见我拍视频,贴心地弹奏了一曲《教父》的主题曲《温柔的倾诉》,让我又重回年轻时代……
# 关乎吃喝
船上的三顿大餐,加上丰富的下午茶,还有随时随地的咖啡茶和点心,每餐吃到扶墙走。眼花缭乱的餐厅,众多的美食,每一餐选择去哪吃?才是邮轮之旅的最大难题。
不论是“主厨的餐桌”,还是“意大利餐厅”,不管是龙虾、海参、牛扒、阿拉斯加蟹,还是葡萄酒、冰激凌,甜品,全部无需再付费。高端酒水除外,船上所有的酒吧、酒廊、咖啡吧、烧烤吧里的烧烤、饮料、葡萄酒和各种茶、咖啡、点心也是免费提供。走到哪里都有服务生问你,喝点什么,吃点什么。船上的生活,一般只约着玩什么,去哪吃。
伊敦号所有房间都有阳台,没有无窗的内舱房。第一天进我的房间,服务生说,房间吧台上的胶囊咖啡、茶和纯净水,以及冰箱里的各种饮料和酒水、干果小吃都是免费的。房间门内的把上,有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子外,还有一个订餐牌,想吃什么打上勾,晚上挂在门外,第二天早上按预约时间送到房间。有两天早上八点要上岸去旅游,所以预定了两次送餐服务,但我看到服务生拿着大托盘进来,各种果酱、调味品和盘碟刀叉,接过来的时候,发现真的很重,虽说可以24小时免费送餐到房间,后来也没再点送餐了。
到达三亚那天,六点多钟,邮轮慢慢靠近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在阳台吃着送来的早餐,酸奶、牛奶、果汁,餐包,煎鸡蛋和水果,看着满天朝霞,确实很享受。在阳台上拍凤凰岛标志性建筑,象征着五指山的五栋大厦,感觉像是无人机拍下来一样。早餐,大多数人都去中餐厅喝粤式早茶,或者自助餐厅吃中西结合的早餐。我更爱七层船首的“探索者酒吧”,西式早餐总是人少,双份意式浓缩咖啡,一盘有蓝莓、树莓、青枣和草莓的混合水果,北欧全麦面包或者肉桂包华夫饼,加一杯牛奶,一个人坐玻璃墙前,看窗外海景、逐浪的海鸥。
刚上船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好吃,于是不做选择题,每一个餐厅都去一次,吃遍了,再由自己的胃选择餐厅。
第一天晚餐,决定先去异国风情的意大利餐厅,被靠窗餐桌的情调所感染。意式小牛排等牛排是主打,其实烩小牛膝、海鲈鱼生鱼片、海鲜奶油汁烩青口、香煎剑鱼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注意,如果三道菜都吃完了,小心吃不下冰激凌和甜品。第二天,换到中餐厅,有上海菜、粤菜和川菜,卤桃仁拌菠菜、夫妻肺片、醉香醋鱼、宫爆虾球、脆爽青胡椒爆牛柳、玫瑰红烧肉、荷塘小炒,还有杨枝甘露和手工冰激淋。后来又去了中餐厅,发现海参和红糖糍粑才是食客的绝杀技,另外说个小秘密,这一份海参的进货成本都要两百多。第三天,已是吃到脑满肠肥,选择去了主厨的餐桌,以为日韩、新加坡菜提不起兴致,结果上菜时,大家都拿出手机一顿狂拍,亚洲主题的西式套餐,摆盘媲美怀石料理,每件都是艺术品。
开始以为每个餐厅吃一次就够了,后来发现隔三天还要换一份菜谱,中间还有特别的美食活动,例如,无边游泳池边的龙虾宴,一人一份龙虾和一份牛排,椰林乐队午餐的椰子鸡尾酒和卷饼,在环球餐厅的自助餐的海虾和帝王蟹。每天下午在冬季花园的北欧下午茶,池畔烧烤的烤牛羊肉、烤鸡翅和汉堡包,还有火爆到没有预定上的四川火锅。每一餐都配有免费的红白葡萄酒,例如,意大利的安特拉黑珍珠红葡萄酒、新西兰的艾魅丽苏维翁白葡萄酒、贺兰山的迦南美地古藤兰红葡萄酒。伊敦号上还有太多美食,八天七夜,不够时间去吃完。
# 事关优雅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三十多年前,三峡大山深处的表哥,挑着行李和送给我们的干玉米粒,在陡峭的台阶上歇脚,对我说的这句话,至今无法忘记。我常说要做一名优雅的背包客,旅行中高雅与否与金钱不无关系,但是,当你摆脱了穷困之后,高雅更多的是与精神有关,邮轮上最能体现。
最初的邮轮旅行是定位高端旅行,有闲有钱的外国游客坐邮轮旅行,必定要带一套西装正装。在伊敦号上,平时都是穿着休闲装,还可以穿凉鞋拖鞋,但是在“环球餐厅”表演和活动的时候,要求女士穿裙子、长裤、毛衣或衬衫,男士则要求穿长裤和有领衬衫。虽然没有很硬性的检查,但我同行的女士们出现在剧场、酒吧和餐厅等公共场所,总是长裙飘飘,优雅而行。优雅的穿着,不仅是关乎自己的美,更是对他人的尊重。
不用担心吃喝,不操心住宿和交通出行,邮轮旅行纯粹而简单。邮轮日渐大众化后,四五千块钱就能坐邮轮出国一周,普通百姓都能享受简单的旅行生活。十几年前,忙于工作,就给父母安排了新马泰邮轮游,特色餐厅需要另外收费,上岸需要支付旅行团费,导游给小费等。担心父母分不清哪些必须给的,常常将小费等费用预先付给旅行社带队的导游,但父母还是很少去邮轮上的付费餐厅吃饭。伊敦号游轮的改变,使得海上生活更从容、优雅。
有人问我,多大的孩子能带上船?跑去问了前台,为了邮轮有更好的体验,八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上船,难怪船上没见到四处乱跑的熊孩子。伊敦号游轮定位服务中国高知客群,旅行费用并不低,却开创了一价全包的方式。船上的wifi免费,船上摄影师拍的照片,扫个二维码,就能免费下载电子版。在我们住的五楼,有免费的自助洗衣房,有滚筒洗衣机和烘干机,自动注入洗衣液。还有熨斗和烫衣板。去洗衣服的时候,看见一位大叔洗完衣服之后,在认真地熨烫衣服。
记得九十年代去俄罗斯,俄国人穿着就明显讲究,即使是比较旧的衣服,也是熨烫得平平整整,显得更为优雅。
离船的前一天晚上,看到还有人在健身。跑步机上的人最多,其次是女士们练瑜伽,器械和撸铁的较少,只看到了一位打太极的人。健身房里60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老年人大多喜欢在甲板散步。在国外旅行发现,越是穷苦的人群,肥胖者越多,中产以上人群都注重锻炼。这种差异其实与金钱无关,只是群体的健康意识不同,跑个步也不需要钱,保持好的体态是优雅生活的基础。,
# 重在体验
以前,旅游仅止步于观光;将来,旅行重在体验。
也许你可以跟我说,你知道一艘邮轮有多长,排水量有多大,有多少个房间,但你只有坐过了,在雪白的餐桌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享受一顿美食,或者端着咖啡,在阳台凝视着窗外的海景,这才是真实的邮轮生活,才有了你自己的体验。
PS:我在邮轮上用手机拍的短视频,请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