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名人故事2000字,创业成功者的故事800字

  

  蒙牛刚成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在呼和浩特的主要街道上设置了300块广告牌,上面有一行大字:向伊利学习,打造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没想到,就在一夜之间,40多个广告牌被砸得粉碎。   

  

  理论上来说,这是对蒙牛广告策略的蓄意破坏,但却让蒙牛的每一朵云都有一线希望,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使得蒙牛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那么是谁砸了蒙牛的广告牌呢?蒙牛和伊利有什么关系?   

  

  这要从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说起,他是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从一个贫穷的放牛娃到中国乳业的“教父”,牛根生的创业经历可谓一波三折,要成为大师还得吃苦,这是牛根生的真实写照。   

  

  牛根生,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因为家境贫寒,父母以50元的价格把牛根生卖到城里。   

  

  牛根生的养父的职业是养牛。因为父亲,牛根生从小就和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牛根生的养母管教极其严格。后来他回忆,和养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分三份吃,三口之家一份,不管买什么都买三份。这个习惯已经很多年没有改变了。   

  

  如果牛根生出去玩,养母会给他定好时间。如果他晚一点回来,他将受到惩罚。   

  

  虽然当时牛根生对养母不是很了解,但是当他在经历了很多之后回头看的时候,他觉得养母让他受益匪浅。   

  

  14岁时,牛根生的养母去世,20岁时,养父去世,牛根生彻底成了孤儿。在一次采访中,他曾经觉得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觉得自己到处看别人的脸,看别人的眼神。从小他就养成了总想着如何满足别人的需求,如何满足别人的需求,如何让别人对自己不不满的习惯。   

  

  没有父母很难生活,但牛根生依然过着坚强的生活。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顶班”成了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养牛工人。   

  

  厂长孙有良对牛根生特别照顾。1981年,牛根生准备结婚,但他的月薪只有20元,即使缺钱也无法得到体面的婚姻。孙有良找机会把牛根生拉到一边,问他有没有困难。没想到,牛根生回绝了他。牛根生对自己的嘴硬有两种想法。第一,谁会借钱给连父母都没有的人?第二,老领导只卖个人感情,他估计牛根生不会假装借钱。   

  

  然而,现实最终迫使牛根生借钱。他想到了老领导,直接打了个电话,说出了真实想法:他和领导有问题,觉得领导没有真正帮他。孙有亮听后,直接告诉牛根生,让他来办公室拿钱,然后把存入500元的钱全部交给牛根生。   

  

  当时500元已经是一大笔钱了。牛根生一辈子都记得这份真情,把老厂长当亲生父母看待。   

  

  1983年,牛根生认识了郑俊怀。那一年,33岁的郑俊怀被调到呼和浩特回民牛奶食品厂当厂长,牛根生所在的大黑河牛奶厂与郑俊怀领导的工厂合并,命运交叉。   

  

  当时牛奶厂连年亏损,甚至濒临破产,郑俊怀被调到这里,上级领导显然有所考虑。   

  

  原来,郑俊怀在担任呼和浩特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长时,郑俊怀为了创收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他邀请了一位外国油条师傅在公司门口做起了早餐生意。他打出“早餐吃油条喝鲜奶”的鲜明横幅,吸引了不少人排队。当地和外国文化相结合的油条和鲜奶出人意料地受欢迎,仅一个月就为这家招待所赚了2万元。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被称为“活着”   

  

  因此,郑俊怀的工作能力一直都很强,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花样很多”,而领导这样安排就是看郑俊怀能否“转危为安”这个工厂。   

  

  接手后,郑俊怀首先找到了一群有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受过高中教育的牛根生很快受到关注。除此之外,牛根生对新厂长的仰慕之情总是毫不掩饰。每次开会都特别活跃,鼓掌时连手都红了。   

  

  在所有的工人中,牛根生也特别突出。因为他每天都要面对枯燥机械的洗瓶,很多人会在这种日常的重复中失去热情。然而,牛根生从未懈怠。他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这一切都被郑俊怀看到了。半年后,牛根生被提拔为评估组组长。   

  

  郑俊怀也很佩服牛根生的头脑和勇气,于是在1985年实行管理承包责任制后,牛根生成为了加工车间的车间主任。   

  

  郑俊怀真的没有看错人。牛根生头脑灵活,执行力强,所以把车间变成了利润。所以郑俊怀提拔他为销售经理。从那以后,他受到了高度重视。   

  

  郑俊怀和牛根生心照不宣地合作,两人都有很强的能力。他们出色地管理着工厂。1993年5月8日,内蒙古伊利实业有限公司成立。   

  

  郑俊怀担任董事长,牛根生自然是二把手。也是在这一年,伊利上市,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公司里,牛根生一直是郑俊怀的“左膀右臂”,做什么都很好,但好景不长。郑俊怀发现牛根生有点太优秀了。当时80%的业绩都在牛根生手里,有一半的公司听从牛根生的指示。   

  

  所谓的赢家牛根生,不知不觉就引来了郑俊怀的拒绝。其实任何领导都会介意下属的威望超过自己,这也是人之常情。   

  

  牛根生也是个聪明人。   

人,他发现了郑俊怀想要收回权利之后,便递交了辞呈,但是郑俊怀却给予了挽留,虽然郑俊怀嘴上说是挽留,但是实际上却依然在排斥牛根生,这让牛根生又一次萌生了离开伊利的想法,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郑俊怀再次给予挽留。

  

经过前两次风波之后,两人依旧没有化开矛盾,于是,在一次会议上,牛根生递上了第三份辞职报告,郑俊怀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他还是解释道“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牛根生听到这话,便想要拿回辞职报告,没想到辞职信却被郑俊怀按住了。这个职,牛根生终究是没辞成,但是他被“流放”了。

  

牛根生被派到北大进修班回来后牛根生正式辞职,离开了伊利,两个好搭档就此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1999年,牛根生创立蒙牛,得知此事后,原来在牛根生手下做事的人,纷纷出走伊利,来到蒙牛,人数达300多人,涉及生产、销售以及原料设备等各个部门,甚至有一些就是伊利各个部门的一把手。

  

这不能不令郑俊怀愤怒,据悉,他曾要求经销商不准经销蒙牛的产品,试图把对手“扼杀在摇篮中”。

  

但是事实证明,牛根生是个营销鬼才,他马上立起广告牌,写着向伊利学习,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广告刚刚做好,第二天就被砸烂了几十个,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很多关注,善于挖掘的媒体发现蒙牛的创始人居然是伊利之前的副总,于是各种蒙牛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广告牌虽然被砸了,但是蒙牛因祸得福,打响了品牌知名度,接到了大量订单,甚至反超排在前列的乳业公司,成为呼和浩特第二大乳业公司,仅次于伊利。

  

但是这起“蒙牛广告牌事件”,却成了一个谜,有人说是伊利干的,也有人说是蒙牛“自导自演”,众说纷纭,真相估计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之后,在牛根生的营销策划下,蒙牛一次次地获得成功,2003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而蒙牛也成为了神舟五号唯一的牛奶赞助商,“中国航天员专用奶”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共计融资14亿元。

  

同样是在这一年,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

  

之后,蒙牛又赞助了当时火遍全国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女生们火了,蒙牛也火了。

  

而就在蒙牛大火之际,牛根生的“老对手”郑俊怀却因挪用公款而锒铛入狱,这也许也是伊利后期被反超的原因之一。

  

2007开始,蒙牛连续三年在业绩上赶超伊利,摘下“中国乳业第一”的桂冠。

  

然而本以为蒙牛会一直火下去的牛根生,却没预料到一场“大麻烦”即将来临。2008年,爆发了一件现在还令人痛恨的三聚氰胺事件。

  

除了三鹿奶粉,其他奶企如伊利、蒙牛、光明等均受牵连,乳品必须全部下架销毁,蒙牛直接损失20亿。

  

当蒙牛深陷泥潭之际,牛根生只好以“万言书”求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好友见状纷纷伸出援手,柳传志给了2亿,俞敏洪和江南春各送上5000万。

  

度过危机之后,2010年,中粮集团认购蒙牛20%股份,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而53岁的牛根生也安心交棒给了宁高宁,开始专注做公益去了。

  

牛根生从当初普通的养牛工人到后来叱咤中国奶业的风云人物,他的经历堪称传奇,更难得的是,在他拥有大笔财富后,他慷慨的赠予社会,这使得他不止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慈善家。他始终坚信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个德字,也许就是他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