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校新注册本科专业2046个,其中162所高校新增艺术类本科专业210个,为艺术类学生报考高校提供了更多选择。
网上有一种说法,艺术生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艺术梦想而学习艺术,另一种是为了考上大学而“一头扎”艺术。那么大学毕业后有多少人会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呢?有多少人实现了个人发展目标?
根据Michaels的研究,进入职场的艺术本科生中,近7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音乐、舞蹈、艺术类专业多从事培训教育。从设计专业毕业五年,收入近万元。创业热情高是艺术类毕业生的一大特点,2014届艺术类本科生中有超过1/10的人选择在毕业5年后自主创业。
学艺术毕业后近七成“搞艺术”,音乐舞蹈美术类专业多进入培训、教育岗位
根据Michaels数据,近七成艺术类本科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2017-2019年比例基本稳定(2017年68%,2018年69%,2019年68%)。
民营、小微企业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用人单位。2019年,70%的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个体就业,46%在员工不足50人的小微企业工作。
不同专业的艺术毕业生选择的职业道路也不一样。从事与音乐舞蹈专业相关的多种职业,包括教育培训人员、小学教师、演艺/影视人员;主要从事戏剧影视专业的职业包括媒体/出版人员和表演艺术/影视人员;艺术类专业成为更多的教育培训者、小学教师、艺术/设计/创意人员;设计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工作,包括室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教育培训人员。
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近三年收入增长快,设计类专业毕业五年后收入近万元
由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艺术类专业的学习成本普遍比较高。高投入毕业后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Michaels研究发现,总体来看,艺术类本科生毕业初期月收入(2019年:5256元)并不高,低于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5440元),但近年来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月收入最为明显,2019届(5303元)较2017届增长20.8%。这可能与近年来中小学课外艺术教育培训需求旺盛有关。
从职业生涯中期的发展来看,设计专业的月收入最有竞争力。Michaels对201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五年后就业情况的跟踪评价研究显示,设计类毕业生毕业五年后的月收入接近1万元(9994元),比毕业半年后(3613元)高出17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9841元)。相比之下,“音乐与舞蹈”专业的收入(7701元)略有增长,毕业5年后增长127%。
各专业工资增长的差异可能与毕业生的职业特点有关。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毕业后从事培训教育,起薪相对较高,但成长空间有限。但设计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设计工作起薪普遍不高,通常需要通过经验和作品的积累来体现个人价值。
毕业五年后,10个艺术生中有1个自己当老板
高创业热情是艺术类毕业生的一大特点。根据Michaels数据,2019届艺术类本科生中,有4.5%的人在毕业半年后选择自主创业,比本科平均水平(1.6%)高出2.9个百分点。
不同专业的艺术生创业热情也存在差异。音乐舞蹈专业创业比例最高(5.0%),创业项目中有75%与我的专业相关。设计专业创业比例较低(3.8%)。
随着事业的发展,更多的艺术毕业生选择做自己的老板。2014届艺术类本科生毕业5年后,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1.7%,相当于一个ou
那么创业真的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吗?从数据来看,2019年艺术类本科生中创业群体的月收入(6060元)确实较高。而且,可能是因为工作充满激情,自主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好,企业家的就业幸福感也比较强(78%)。
就业领域宽泛形式灵活,艺术生或需更强职场“软实力”
工作稳定性差是艺术类本科生就业的另一大特点。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9届艺术学本科生中,毕业半年后已有30%更换过工作,该比例较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2%)高出8个百分点。从职业发展中长期来看,艺术学毕业生工作中转行、转换职业的比例也偏高。2014届艺术学本科生毕业五年后46%转换了行业,43%转换了职业。
离职、转换行业相对频繁,其实也意味着艺术学毕业生有更宽泛的就业领域、更多样的就业机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这需要他们能快速自我调试,以适应多变的职场环境。所以在职场发展中除了专业层面的能力、素养,职场通用的“软技能”对艺术学毕业生更加重要。
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2014届艺术学本科生表示,环境适应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协作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持续学习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自我定位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所以建议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读期间除了精进专业学习,也要注重相关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同样,为了毕业生更好的职场发展,高校在艺术人才培养中也需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重视。
数据说明:
201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0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6万。覆盖了382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87个职业、325个行业。
麦可思曾对2014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三年后的跟踪评价,2019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五年后的第三次跟踪评价,旨在通过更长的时间跨度观察毕业生的发展变化,全国本科生样本约2.9万。覆盖了366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90个职业、324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