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店盈利能力最强的周黑鸭,去年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排名垫底;业绩平平的黄,成为“三鸭”营收同比增速最快的;《Boss》突破万店,依托门店数量最多,占据总营收最大的宝座。《鸭圈三杰》2018年年报透露了哪些信息?
老板内部参考邵大碗/文
卤制品零售大概是最接近“餐饮新零售”的模式,面临着和餐饮一样的压力。还需要通过口味、服务、质量来解决复购率,让客户满意。
这种相似性使得它和很多地方的餐馆走的一样。因此,“鸭业三杰”的财务报告非常值得餐饮人关注——
# 1.《鸭圈三杰》2018年:两只“鸭”稳中有升,一只“鸭”下滑明显。
截至上周,卤素产品三家上市公司已陆续发布2018年财务报告数据。相比之下,其经营业绩两极分化,黄商黄、绝味营收稳步上升,周黑鸭营收明显下滑。
看看财务报告数据:
前两年财务报告业绩比较平淡,2018年终于傲视群雄,营收增速冲到第一,增速是绝对味道的两倍。
绝味依靠近万家门店的加持,总营收以43.68亿元位居“三杰”之首,甚至接近黄、的营收总和。这也是绝威连续第七年实现利润增长,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6%左右。
再看看周黑鸭,前年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却把“三杰”拖了回来,仅净利润就落后了50%以上。与2017年相比,周黑鸭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有所下降。
一是去年下半年,“半年卖1200吨”的消息出来了。随后,在2018年的年中业绩会上,周黑鸭向外界透露“他在线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的财务报告还显示,这是周黑鸭上市以来最严重的“业绩下滑”。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为什么只有周黑鸭一个人赔钱?
# 2.为什么周黑鸭卖不出去?
去年周黑鸭门店总销量3.78万吨,同比下降3.52%,年销量1369吨。下半年,周黑鸭出现了一波小努力,但由于上半年下滑严重,全年表现不佳。
为了增加收入,周黑鸭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通过“花式营销”,我们可以更接近客户。2018年,周黑鸭卖小龙虾,开无人智能店,做口红玩跨界,与香氛品牌举办跨界主题空间,举办线下电竞比赛,玩各种可以玩的游戏。
最后,门店集中开业,2018年共新开门店261家。新开门店必然导致成本增加,新店也会给业绩增长带来压力。在六个划分区域中,只有华南、华北和西南地区有小幅增长,其余四个区域门店收入均有所下降。
对于业绩下滑,周黑鸭解释称,供需紧张,电商竞争加剧,门店面临原材料成本、租金、人工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受多重因素挤压,公司净利润下降近30%。
然而,据分析人士称,外部因素是导火索,还有一系列内部因素真正让周黑鸭“卖不出去”:
客户单价高。
同样的价格,顾客在华丽美味的时候可以买的更多。
与此同时,周黑鸭价格上涨,客户单价从2017年的60.46元上涨到63.66元,使得原本偏高的周黑鸭更加“脱离群众”。
高客户单价会抑制客户的购买欲望。当绝味店越传越快,与对手直接竞争的周黑鸭,可能会略逊于新客户。
包装成本高。
周H
周黑鸭销售JD.COM最好的“两箱虾在一起”,总销量。
还不足1000单,反观其各种经典款鸭制品,平均销量都在10万上下。在天猫官网,周黑鸭月销量排名前十的产品,也不见小龙虾的身影。周黑鸭小龙虾刚上市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气调盒锁鲜是反顾客消费习惯的,顾客吃小龙虾是因为喜欢它新鲜的Q弹口感,而气调盒用冻虾,口感偏柴,虽然解决了“随时随地吃”的便利性,但无法用口味和顾客产生高粘性。
也就是说,顾客短期会图热闹尝鲜心理,选择盒装小龙虾,但长期来看,销量乏力。
# 3.绝味是“最有钱的鸭”,但单店收入比不过周黑鸭
门店数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牌的影响力和赚钱能力。
从2018年财报来看,绝味以公布的9915家(不含港澳台,截至2018年底)门店成为当之无愧的“鸭脖大佬”。而4月11日,绝味在其官方公众号宣布“突破10000家门店”。
但实际上,周黑鸭只用1288家门店,就挣了绝味近万家门店的74%。
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的测算,2017年绝味鸭脖的单店收入是45.4万元,周黑鸭的单店收入是305.2万元。绝味的单店盈利能力差周黑鸭一大截,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营收最高的卤制品品牌。
财报显示,2018年绝味第四季度新开店205家,相比于2017年第四季度新开的133家,增幅54.13%。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绝味能开出上万家门店,周黑鸭和煌上煌不行?
这要说说绝味定价和加盟模式上的优势。
对比2019年3月和2017年3月的开店情况,绝味在地级市的扩展速度最快,地级市的店数占比从2017年初的41.2%,上升至45.4%,绝味超过75%的门店集中在地级市和省会。
绝味30元左右的客单价,也与地级市消费水平匹配,加上散装购买,灵活度高。这使得对比周黑鸭,绝味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更易渠道下沉。
另一方面是绝味的加盟模式,对比直营的优势在于:
加盟模式是加盟商自担成本,品牌享受曝光价值;
加盟商多为本地人,对选址、口味的敏感度要高于非本地人,直营品牌在异地扩张时,“水土不服”的概率大大降低;
由于经营试错成本由加盟商担负,品牌在扩张时稍微大胆,就能防止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错过发展机遇。
这也是周黑鸭无法快速铺开的原因。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绝味在全国范围确定了更多适合的供应商,采取统一进货+地方采购的模式,降低供货成本,以收获规模利润。
有消息称,绝味马上将致力于开发更高毛利的“椒椒有串串”和“热卤”产品,提高产品毛利率,并加大非鸭副产品的比例,剔除老旧产品,进行间接提价。
# 4.一向较为“平淡”的煌上煌,靠什么获得营收高增长?
创始于江西南昌的煌上煌,是“三雄”中最老的品牌,但相比于1997年创立的周黑鸭和2005年创立的绝味,体量却是最小的一个。
无论从门店数、知名度、单店营收能力来看,煌上煌在“鸭界三雄”中都不起眼,但在2018年却出人意料地交出了好成绩:营收同比增速最快,超绝味两倍,这也是煌上煌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
在年报中,煌上煌总结了营收上涨的原因:一是开源,一是节流。
开源,对外扩大销售版图,打通各种“卖鸭”场景,通过加大省外市场门店扩展,尤其加快了机场、高铁、商超综合体等高势能门店的开发;
发力互联网营销;将重心从鸭脖转向粽子、八宝粥类的米制品,加大对佐餐凉菜、米制品的研发投入。
节流,财报显示,煌上煌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72%,是由于营收增长和原料储备及时所致。
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价格低位时进行战略储备,从而降低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平均加权成本,缓冲了前三季度的高价位原材料。
# 5.结语
总体来说,2018年经营成本上涨,“鸭难卖”的情况在所难免。
相比周黑鸭的纯直营模式,绝味和煌上煌在扩张上优势较突出。抛开物价的波动,加盟者与品牌的风险共担,对企业总营收起到一定稳定作用,使得绝味和煌上煌能保持利润平稳增长。
但与此同时,直营店管控严格,单店营收能力、运营稳定能力都比加盟店更好。如何平衡成本与利润、拉动销售,是周黑鸭今年要解决的问题。
经历过2018年的起起伏伏,不知今年周黑鸭还敢不敢“大玩”?突破1万家门店的绝味还会在开店路上狂奔吗?煌上煌还会保持稳定上涨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关于餐饮数据的分析,详见《中国餐饮报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