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告诉我你身边发生的另一件事。
她是朋友邀请的国内阿姨,我叫她陈阿姨。
陈阿姨之前遇到了一个雇主,整个家庭就像火药桶一样爆炸了。
有一次,陈阿姨想擦地板,担心水溅到鞋子上,就先把鞋子放在阳台上。她太忙了,以至于忘了回到原来的地方。
雇主认真对待这件事,并嘲笑她。
不仅如此,如果墙上有水渍,垃圾桶没倒,他们还会生气地指着陈阿姨的鼻子骂她。
更有甚者,工作半个月后,用人单位以陈阿姨的工作让他们省心为由,命令陈阿姨等检查后再走。
雇主会趴在地上找头发,盯着一些死角找灰尘,搅动纱网,撬开油烟机,详细检查每个角落,发现各种故障。
那段时间,陈阿姨对每个人都怨声载道,骂雇主疯了。
但是你抱怨的越多,你的生活就会越压抑。
过了很久,陈阿姨觉得状态不对,开始尝试改变主意:
“虽然这个苛刻的雇主让人讨厌,但按照这个要求强迫自己也不一定是坏事。”
于是,她开始研究市面上各种适合去除油污和适合清洁木地板的洗涤剂,从而对各种洗涤剂的特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当她来到门口时,她会带两套擦洗工具,因为第一次擦洗后,污垢会粘在工具上,所以她会最后一次使用干净的。
她会在手机上写备忘录,列出要做的事情,并注明每件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防止疏忽和遗漏。
从那以后,陈阿姨很少被人指责,偶尔也会被人刁难。陈阿姨会选择忽略它,专注于解决问题。
后来陈阿姨不再为这个家服务了,她还是带着这种态度去工作。
渐渐地,因为陈阿姨的工作得到了很多雇主的认可,她的名声也就传开了。
一棵树的影子,一个人的名字。
不知不觉间,陈阿姨在厦门家政市场变得非常受欢迎。
03
作家威廉沃德说:
“悲观者抱怨风向,乐观者等待风向改变,现实者调整风向。”
如果韦尔奇没有及时醒悟,无论他有多优秀,都会迷失在抱怨中。
陈阿姨改变了心态,积极跟随困难,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大师。
韦尔奇和陈阿姨,他们看似不和,但他们的经历却是成年人的真实写照。
从执掌公司到做小时工,任何工作都会遇到困难和不公平。
而一个人面对挑战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工作上的高度。
1967年,美国心理学
学家塞利格曼曾做过一项实验。他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做电击。
在多次实验后,塞利格曼改变了做法。
他按响蜂音器之后,就先把笼门打开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狗并没有逃跑,而是直接倒地呻吟、全身颤抖,放弃了逃出牢笼的机会。
人一旦习惯抱怨,就会画地为牢,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困难就像“蜂音器”一样,我们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如何解决,而是消极抱怨,就会困于负能量磁场中。
认识一位影视行业的前辈,他谈起一件往事。
有一年,因为承接了一家公司宣传片的拍摄任务,他跟部门领导出差去深圳。
可公司突然扔给他们部门一个紧急任务,得三天内得剪好一个五分钟短片,他一边发牢骚一边不情不愿地加班。
好不容易在出差前一天晚上12点赶了出来,公司却为了节省开支,给他们订了最早的机票,一路上,他顶着黑眼圈吐槽公司没人性。
等到会见客户的时候,客户卡着一二十万的成本,却以风靡一时的东京城市宣传片为制作标准,要求既要有创意,又要三维动画特效、大量航拍。
惹得前辈刚出门又开始破口大骂。
讲到这儿时,前辈特地问我,遇到这些事,他的反应算是正常的吗?
我点了点头。
前辈却说那位领导给他示范了另外一种态度。
当他吐槽公司毫无人性的制度时,他的领导只关心视频成品的质量,一帧一帧地去扣细节。
当他在骂客户无理取闹时,他领导已经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从前期摄影、到后期配音、动画,计算着成本,认真考虑这个单子是否有接的必要。
这次出差经历让前辈幡然醒悟,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慢慢拉开的。
他一直留意硌脚的沙子,滚进一颗就抱怨一次。
但他的领导完全不在意脚下的沙子有多少,只管走他的路。
比尔盖茨说过:“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并且不为此而抱怨。”
面对困难,心生抱怨是一种本能,解决问题却是一种本事。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无用的牢骚上,不如以积极的心态去提升自己。
有人问建筑大师贝聿铭:“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贝聿铭毫不在意地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问题中。”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场修行。
当你不再抱怨工作时,就是你强大的开始。
点个 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