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
“稍微尝一尝,就知道江南水乡了。”
长莺飞的清明需要带一个少年团踏青;9月9日爬山需要花饼。在江南人的味蕾中,糕点永远是不可或缺的。
对糕点最早的描述来自先秦古籍《周礼天官》,书中记载了将大米、小米粉碎成粉末制成的“糯饵粉”。唐朝贞观年间,糖从西域传入,随着茶风的兴盛,精美的茶饼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常见的饮食。当时白居易的诗里有一些关于饼的话,比如:“芝麻饼如京都,面酥油,刚出炉。送给饥肠辘辘的杨大使,你可以尝尝作为补充。”
烤、烙、炸、蒸、摺酥、做浆酥等复杂的工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江南糕点真的甜吗?为什么江南的水土孕育了特殊的糕点文化?美食作家阿奇在问,我们来说说“蛋糕文化”。
只有江南兴糕点吗?
@神的鱼儿:糕点自诞生以来就如此精致?
阿七:糕点起初相对简单。作为稻作的产物,它最早的功能是填饱肚子。
据记载,先秦的大米和小米被打碎成粉末,然后制成“糯饵粉”。没有花哨的制作技术,只有食物。春秋战国时期,蜂蜜作为甜味剂加入糕点中,逐渐赋予了它一些个性。但真正让蛋糕精致的是宋代。皇室南迁时,民间小吃受到朝廷的青睐,然后受到文人的追捧,自然格调上去了。贵族和文人吃饼不是为了饱腹感,所以饼开始向精致优雅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选材,还是刀切的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做出来的糕点“茶之所以享受,酒菜之多,人之所欲”。
@Frajka:的蛋糕文化和南方吃米饭有关系吗?
阿七:
是的,糯米是制作糕点的主要原料,长江以南水网密布,河流纵横,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在农耕文化中,饮食习俗的形成与地理气候密切相关。此外,江南自古以来就很富有。对于蛋糕来说,不仅要有美食的味道,还要有欣赏的美感和口色系的加持。因此,“蛋糕文化”逐渐形成。
北方多是小麦,所以面食更丰富。北方的年糕主要有蒸和炒两种,都是甜的,比如北方的红枣和白果年糕;南方年糕除了蒸和炒,也是切片炒,汤中煮,既甜又咸。
江南糕点甜?
@紫费煜:除了甜糕,江南还有哪些口味?
阿七:
江南糕点以甜为主,也有咸鲜之分。比如苏式船点,有火腿、葱油、鸡肉等咸味馅料。此外,复合味也很常见,比如双酿面团,有豆沙的甜味和发酵酒的香味;扬州、镇江的糕点以黑麻、蜜饯、香油为主,芝麻香突出。
@船开来:小时候去古镇吃过一次芡实蛋糕,至今记忆犹新。这种用水中植物做成的蛋糕,真的可以用江南的水土养。
阿七:
芡实是江南水乡八仙之一,最著名的要属苏州产的南方芡实。它味道最好,个头大,糯米好吃,吃的时候能生津。芡实饼做工非常讲究。芡实的品质和糯米粉的比例直接影响蛋糕的鲜甜口感。有机会一定要尝尝鲜芡实,也就是江浙人常说的鸡头饭。一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可以吃,又香又软,牙齿弹回甜味。
在@thismoment:,我们用云饼来祭拜我们的祖先
蛋糕“高”,过年吃年糕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也就是一年比一年好。祭祖除了祭祖,也有希望保护的期待。不如用年糕祭神,给祖先养老。南北都有这种饮食习俗,比如苏州有桂花糖年糕,宁波有水磨年糕,河北有春节祭祀用的蒸年糕。
(《舌尖上的中国》截图)
编辑:赵欣瑜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