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者要有什么品质,一个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品质和精神

  

     

  

  导读: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创业,那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内核应该是一个自然而脚踏实地的行为。如果真的有创业精神,就要稳扎稳打,一步步提升,一步步超越自己,一步步走向未来。我相信这就是创业的本质。   

  

  来源:企业家杂志   

  

  作者:陈春花   

  

  彼得威利斯提出:“在商业世界,我们需要创业型企业来解决未来的许多问题。”这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的核心要素是在组织中产生那些企业家。   

  

  “生成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不仅指企业家、管理者必须具有企业家精神,而是人人都具有“企业家精神”;不只是自上而下地发动与带动,而是每个节点、每个人都是动力源。   

  

  那么,创业到底是什么?   

  

  改革开放40年来,是什么推动我们创造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它的内在动机是什么?和企业家精神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源于实践。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具备不断拥抱不确定性,并且在不确定和变化中获得生机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我们需要通过回归创业来寻求内心的力量。   

  

  01   

  

  理解企业和企业家   

  

  谈及企业家精神,首先要了解企业家的定义。20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指出:   

  

  “企业家能够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和产量较小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和产量较大的领域。”是历史上最早描述“企业家”概念的人。   

  

  德鲁克从企业家的本质出发,基于真实的观察,对“企业家”进行了定义:企业家将变革视为一种健康的标准,通常他们自己不会引起变革。但是企业家总是在寻找变化,对变化做出回应,并利用变化作为机会。我非常同意这个定义。在我看来,   

  

  企业家自身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拥抱不确定性,在变化中找到机会。   

  

  在理解了企业家的定义之后,我们还需要理解企业的定义。   

  

  对于企业的理解,人们会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产品及品牌的角度去感受,而德鲁克认为:企业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   

  

  从企业存在的原因来看,可以从四个功能属性来理解企业。如果第一是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不能做好产品或服务,就很难成为好企业。   

  

  只有第二是创造利润。盈利的企业才能承担企业的职能。盈利能力是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基本考验。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新兴企业,最终都会创造价值。   

  

  第三是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拥有各种社会资源,因此有能力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机会。第四是实现社会期望价值。   

  

  企业有能力把人们的期待转化为产品,给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02   

  

  德鲁克对企业家精神的三个界定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   

  

  它不仅界定了企业家的定义和创新精神,还解释了创新的来源及其应用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复杂的理论和严谨的分析不断激发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和研究。在坚信创新创业重要性的前提下,德鲁克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事实上,它将创新和创业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工作的一部分。”   

  

  沿着这条路线,最能启发我的是德鲁克对创新如何转化为行动和结果的三种观点的定义。   

  

  第一,创新是实践的创新。在书中告诉人们:“创新是有目的的,是一门学科。”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独特工具。通过创新,他们将变革视为创造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会。创新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和实践的一门学科。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来源,寻找表明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迹象。此外,他们还应该理解成功创新的原则并加以应用。   

  

  第二,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   

  

  德鲁克从现有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新企业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家管理。这三类企业正好涵盖了我们目前能理解的所有组织的特征。   

  

  现有企业长期以来更多地从商业角度关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可能从根本上是谷歌如何运作的根本目的。公共服务   

务机构,更多是从社会问题出发,将企业的管理技能运用到社会目标的实现,他们通常具有更强大的道德力量。新企业,将继续成为创新的主要载体。

  

第三,企业家战略是创新市场的战略。如何成功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是企业家战略的核心。

  

德鲁克告诫我们: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能否赢得市场。不具有创新市场的能力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理解,

  

而是在别人已经开始运用全新商业理念的时候, 我们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 要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需要了解其用什么方式进入市场。

  

03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特质

  

在对中国企业过去 30 年成长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中国企业家这一群体。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中国刚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国最早的创业者需要具有强大的冒险精神、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和进入市场的能力,需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造价值的能力。

  

因此,当我谈到企业家精神的时候,我给它的定义通常是: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谈到何享健之于美的、张瑞敏之于海尔、鲁冠球之于万向、李东生之于TCL、任正非之于华为、刘永好之于新希望等,他们用一生的代价、艰辛、际遇和智慧成就辉煌。

  

在中国,“企业家”是 “成功”的代名词。然而,事实上,

  

如果中国不能够诞生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就无法实现民族振兴,无法真正步入世界主流,无法自立于这个充满竞争和机会的世界。

  

在过去的 30 年间,我接触了大量的中国企业家,近距离、长时期地观察和交流,加上个人感悟,我尝试描述出“中国企业家”的轮廓。

  

* 脚踏实地

  

他们首要的特征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他们没有太多令人羡慕的背景,早期的企业家甚至没有读过大学,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普通、认真、勤勉、吃苦耐劳。

  

他们仔细地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个产品。 正是他们普通而踏实的作风,让他们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 承担、承担、再承担

  

企业家要承担一切问题和责任。 创业是一种职业,过程中需要永不休止地处理问题。 要做企业家,就得投入,要严肃对待自身责任,随时做好准备迎战危机。

  

* 做能做之事

  

企业家需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框架下做出选择,并实现绩效。在过去的 40 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化,

  

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能够很好地契合环境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的选择,并在战略选择上走出一条稳健发展之路。

  

* 充满激情

  

企业家用“激情”这个内在的动力,驱动自身不断创造业绩。因为充满激情,企业家可以在不断挑战中保持奋斗的本色,可以在各种风险和压力中保持力量。

  

* 执着而不固执

  

企业家在带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开放学习, 一方面坚守自身价值追求。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应该放弃什么、欣赏什么。

  

* 从小做起

  

企业家首先是一个 现场人员

  

,是一个懂得自身产品、顾客、员工的人,公司正在经历什么情况?为什么做这件事?如何着手?他们都是亲历者,当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时候,企业也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

  

* 执着于质量

  

对于质量的执着,其实就是对从事事业的投入, 如同海尔张瑞敏砸冰箱时的立场一样,产品就是企业家自身形象的代言。

  

* 自我约束

  

正像TCL集团李东生所言:“自省、自励、自学、自律”。 企业家要有直面自身错误的勇气,要习惯给自身施压,更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习惯。

  

* 永远保持积极心态

  

中国的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前行,企业家需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 这也是中国企业家独特的个人魅力所在。永远不向困难低头,不气馁,不逃避,直面变化。

  

04

  

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内核

  

无论是对于企业与企业家本身的定义及价值理解,还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实践探索,抑或德鲁克对于企业家与创新精神的界定,有关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内核到底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去描述企业家精神,那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内核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踏实行为。如果我们真正拥有企业家精神,一定是踏踏实实地工作,一步一步地持续完善,一步一步地超越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未来,我相信这是企业家精神本质的含义。

  

这种自然而然的踏实行为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创新一定是实践的创新。

  

创新必须回到真正的市场和结果检验中。如果仅谈理念创新、观念创新、思想创新,只能称之为创新的准备,真正的创新必须产出结果。

  

第二,创新必须是基本的工作形态。 如果创新成为基本的工作形态,则工作品质、工作产出就会符合对创新的理解,就会产生新成效。

  

第三,创新是行动与结果的关系。 真正的改变是在行动和结果中体现的。探讨创新,就是看是否转化为行动与结果。

  

第四,专注与投入才会成为创新者。 要成为一个创新者,最重要的是专注与投入。有人用“痴迷者”

  

形容创新者,对此我表示认同,如果没有这样的奋斗、投入和专注,就无法真切理解创新的变化。

  

第五,使命感与责任感。 创新是由使命感与责任感共同驱动的。企业应该培养更大的使命驱动力量,才可以拥有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

  

,所以企业一定要承担起多元的责任。

  

第六,学习与诚信合作。

  

企业家也是“学习者”的代名词,学习能力帮助企业家在各自领域里创造全新的价值。同时,企业家更需要诚信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组合更多的资源,与更多的相关者建立发展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数字化的飞速进程让我们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时代机遇点,当数据、协同、智能等全新的生产要素高效组合在一起时,重构了整个商业系统。

  

处在商业系统重构的今天,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世界企业,都重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重大历史机遇出现的时候,只有那些勇于接受挑战、超前跨出一步的人,方可担当大任并抓住机遇。

  

中国企业家群体闪烁着“企业家精神” 的光芒。

  

他们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深深扎根于市场,他们以其热爱和担当,不断拓展视野、格局和胸怀。正是他们的勇于实践与敢于创新的行动,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

  

2020 年中国企业上榜《财富》杂志“世界500

  

强”公司数量超越美国位居第一;也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规模位列全球第二位,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只有不断地创造价值,不断地创新求变,才有机会在技术驱动的时代,诞生一个又一个影响、改变人们生活的中国公司。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