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日下午举行的“中俄青年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网络空间与先进制造业决赛暨峰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所有发表主旨演讲的嘉宾都从不同角度将与会者带入主题——“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中俄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位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发表了题为《中俄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演讲。他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了“绕回”,再“探月着陆”。在,就是在月球上建一个基地。预计2036年至2045年,建成综合性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居住、科学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等。中俄将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研究站,推动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针对人类如何长期在月球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问题,欧阳自远调侃道:“向延安学习,挖窑洞”。在月球上挖掘建造类似洞穴的建筑,可以创造一个类似地球的舒适环境,也可以避免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防止天体撞击月球造成的破坏。中俄合作建设月球科研站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可以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航天的量变与质变
说到中国航天的量变与质变,张庆军,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很有发言权。他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航天发展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是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仪式。二是载人航天工程,宇航员已经完成出舱,标志着中国已经独立掌握了航天技术;第三个是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有能力独立探索月球。
张庆军说,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更多的后续规划。中国载人探月发展战略获批,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建立月球载人空间站的研究也进入关键技术论证。
创新创业是企业不朽灵魂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虹萱的话题是《中关村创新创业赋能之道》。他说,在中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中关村,每年创办科技企业2万至3万家,聚集了中国数量最多的“独角兽”企业。因此,创新创业成为中关村不朽的灵魂。
虹萱介绍,中关村发展集团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综合服务。目前,有160多个服务机构,下设70多个法律实体。为全国5000多名创新型企业家提供融资,投资孵化项目4000个。现在每年要为创新创业提供600亿元融资,每年要服务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他希望与邻国俄罗斯有良好的协同创新,未来合作共赢。
用创新打破操作系统垄断
“过去很多年,计算机操作系统被美国企业垄断,现在新创建的系统打破了这种垄断。”澄迈科技、同心软件董事长王纪平的开场白,让人觉得很有活力。
留学回国后,王纪平在南京创办了澄迈科技和同心软件两家企业。王纪平表示,鉴于基础信息技术在欧美的垄断地位,同心软件应该发展国产操作系统,成为国内最强大的操作系统企业。去年12月,同心软件完成了11亿元的A轮融资,打造了2000人的团队,先后发布了6个版本的同心UOS社区版和行业版,累计开源社区用户超过100万,实现了一个总部、3个通用软硬件适配中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