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新规,切实解决常见质量问题,以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让住房困难群众住得好。
12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文征求《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简称《意见稿》)。
003010提到,各地要在落实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制定当地保障性住房质量共性问题防控要点,在渗漏、隔音、室内空气质量、裂缝、固定家具安装、管线设置、外墙脱落等方面满足最基本的控制要求。
此外,《意见稿》还提到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支持到位,严禁恶意压价、低水平建设。积极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全面推行施工过程价款结算,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防控工作作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同时,推进工程质量保险。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加强风险管控,通过保险风险事故防范和费率调整机制,加强保险机构对建设过程的监管,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保障用户权益。
在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方面,《意见稿》提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应采用总承包模式,大力推广装配式等绿色施工方式。积极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促进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饰等各学科协同。
003010明确,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落实责任清单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标识,对重大质量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主体责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民安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工程质量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是满足新发展阶段居住条件的最基本要求,是住房需求从“有无”向“好不好”转变的关键。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的重要意义,切实解决共性质量问题,让住房困难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