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奶粉营销渠道如何做,幼儿奶粉市场营销计划书

  

  在与蒙牛的巅峰对决中(02319。香港),伊利(600887。SH)对蒙牛的关注越来越少。   

  

  在液态奶、含乳饮料等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拉大与蒙牛的距离后,伊利的下一个野心更大:2025年进入“全球乳业前三”,2030年进入“全球乳业第一”。   

  

  为了抢占国内乳业和奶粉市场,站在全球乳企之巅,伊利近两年来在收购、扩产、渠道下沉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目标剑指的是全球乳制品市场的宝座。   

  

  为了扩大液态奶和奶粉的产能,以及在数字化、矿泉水领域发力,伊利抛出了a股消费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固定收益案例。   

  

  定增大咖云集,获顶流外资抢筹   

  

  12月9日,伊利宣布成功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   

  

  伊利的固定价格为37.89元/股,与11月23日询价日收盘价40.08元相比,仅打了5.46折。对于a股市场的很多企业来说,伊利折价象征性的增加,也让很多投资者佩服“定价很合理”。   

  

  此次增持,伊利向22个特定标的发行约3.1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20.47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达到120.41亿元。   

  

  超过120亿元的固定收益募资金额,也让伊利成为a股市场消费行业最大的竞价固定收益融资企业。   

  

  从22家具体发行人来看,国内外大咖的聚集是a股历史上最豪华的涨幅之一。发行对象包括保险、个人、公募、私募、外资、证券等投资者,参与者既有老股东,也有新股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外机构,包括巴莱克银行、高盛、瑞士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6家外资机构。这6家机构获配1.36亿股,合计金额51.5亿元,约占增持总额的42.7%。   

  

  此外,招商证券、高淳资本天津立人投资管理合伙基金、千亿私募——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E基金和黄宏等众多知名机构和自然人也榜上有名。   

  

  至于募集资金的使用,根据今年6月的使用计划,伊利的首要目的是扩大生产。其中,计划54.8亿元用于多地液态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5.5亿元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制造项目。这两个项目消耗的资金占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的54.1%,可见伊利站在全球乳业之巅的野心有多大。   

  

  其他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矿泉水项目和数字化改造。   

  

  液态奶亮点十足?   

  

  液态奶市场巨大,是伊利和蒙牛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2014年追赶蒙牛后,伊利继续在液态奶领域发力,在全球范围内将众多乳企纳入囊中,产能大幅扩张,在中国市场逐渐下沉,拉开了与蒙牛的距离。   

  

  在对外收购方面,伊利先后收购了优优牧业、中国圣牧乳业、中迪乳业等国内乳业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并收购了新西兰海外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的股份,以不断扩大其全球业务范围。   

  

  同时,伊利在中国、大洋洲和东南亚新建了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产能。截至今年6月底,伊利产能为1394万吨/年,高于蒙牛的1089万吨/年。   

  

  在液态奶销售方面,随着产能的不断提升和销售渠道的铺开,伊利在液态奶领域的市场份额经历了落后蒙牛、追平蒙牛、最终超越蒙牛三个阶段。根据尼尔森数据,2014年,伊利在液态奶市场份额上超越蒙牛。   

  

  到了2019年,蒙牛的这个差距被伊利进一步拉大。当年,伊利和蒙牛在国内液态奶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7.7%和27.2%,伊利超过蒙牛超过10个百分点p   

  

  因此,伊利目前的目标不是追赶蒙牛,也不是阻止蒙牛成为竞争对手。对于伊利来说,它的野心是星辰大海。2020年,其进入“全球乳业五强”后的目标是十年内登顶全球。2020年,排名第一的瑞士公司雀巢营收22.8亿美元,比伊利高出9亿美元。   

  

  这意味着伊利要想登上世界之巅,十年内的业绩和体量都需要增长数倍,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不难看出为什么伊利的巨额集资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在国内外知名机构的资金支持下,伊利将更有信心在10年后实现目标。   

  

  据蔡华学会统计,本次募资规划的液态奶基地项目若投产,将为伊利贡献高达6148吨/日的产能,年产能约224.4万吨,占公司2020年总产能的17%。   

  

  而国内液态奶渗透率较低的广大农村地区,却成为伊利消耗未来产能的“前沿阵地”。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7.3公斤/人,低于城镇居民人均牛奶消费量16.7公斤/人,增长潜力巨大。   

  

  2020年,伊利服务乡镇网点近109.6万个,较2018年增长13.9%,可见伊利对渠道下沉的重视。   

  

  奶粉业的“国产替代”在路上   

  

  奶粉产品被伊利视为未来挤进全球乳业皇冠的关键业务。而奶粉和奶酪都是伊利近年来重点发力的领域。   

  

  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过去中国奶粉市场被国外品牌主导。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这个品类   

局正在重塑,自2020年开始,国产奶粉品牌市场份额已能与外资品牌平起平坐。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国产奶粉品牌CR5市场份额达到了37.8%,5年时间大幅提升了17.6个百分点,市占率已接近近年来低速增长的外资CR5品牌。

  

很明显,奶粉国产替代大浪潮已来临,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产品的信任度也日益提升,飞鹤(06186.HK)的迅速崛起就是一个例子。

  

这些年,伊利在奶粉领域动作频频,飞鹤也因此如临大敌。伊利最震动国内奶粉市场的一次动作,是收购国内奶粉头部企业澳优(01717.HK)。

  

今年10月底,伊利对外宣称入股了澳优,占了后者34.33%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在2020年,澳优在国内奶粉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仅次于飞鹤和君乐宝,且其配方羊奶粉居全球羊奶粉销量第一。而伊利的奶粉业务增长十分迅猛,2020年在国内奶粉市场的占有率也超过6%,今年9月这一数据飙升至9%。双方联合,对飞鹤和君乐宝来说无疑带来巨大的增长压力。

  

同样,伊利在奶粉市场的野心也不局限于国内,其目标是成为全球奶粉市场龙头企业。

  

收购澳优部分股权,有利于伊利补齐羊奶粉产品线;另一方面,此次再募资十余亿用于奶粉产能扩建,未来将加速释放产能。由此可看出,伊利在奶粉市场的野心并不小。

  

未来3~5年,谁能在飞鹤之后,单一品牌销售规模率先达到200亿量级,尚未可知,但国产奶粉崛起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伊利在自身优势以及定增支持下,国内奶粉市场格局或会迎来巨变。

  

本文源自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