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栖霞市5名残疾人组织的直播团队“翼队”首次直播在栖霞区第31个全国残疾人日举行。在直播中,线上线下推广中药香囊、手工精油皂、凝胶绿色盆栽等产品,销售金额均在3000元以上。
就业是最大的生计。栖霞区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依托平台经济,利用互联网发展新的就业形式,为残疾人解决“燃眉之急、解燃眉之急”,使残疾人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也是栖霞市残联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
“这是我们团队的第一次直播。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我们。我在镜头前还是有点紧张。我相信我下次会做得更好!”翼队主播李保全激动地说。肢体二度残疾的李保全,今年通过了南京行知微笑学院为期三周的直播训练,正式成为主播。
“Wing Team”的五位成员分工明确,包括主播、重播、剧本、直播运营、场控。“我们为这场直播准备了半年多。”直播过程中,李保全手边有一张纸条,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款产品的外观和特点。“看镜头紧张!”有时候话忘在嘴边,我得记下来,这样忘记的时候就能‘瞥’一眼。”李保全说。
栖霞区残联与南京行知微笑学院合作,成立栖霞区残疾人直播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构建新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帮助残疾人掌握短视频拍摄、直播引流、演讲表演等技能,组建小团队直播带货。
栖霞区残疾人直播创业就业培训班已举办4期,50余人参加。未来,栖霞区还将举办残疾人直播沙龙、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5G新时代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打造残疾人稳就业增收新引擎。
“培育电子商务”“残疾人之家”助力就业。
在栖霞区龙潭街道的“残疾人之家”,12名残疾学生在这里做商品促销员和现场服务员。
重度残疾人张小花(化名)说,每天早上,她都会在社区微信群的电商平台上发布产品链接和产品信息,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顾客下单后,商家将商品送到“残疾人之家”,然后她将商品分发打包通知顾客提货。“这份工作很简单,月收入近千元。附近的居民买东西都会找我。我是坐轮椅的经销商。”
张小花向居民分发货物。
“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锻炼照顾对象的社会能力和工作能力,也是帮助‘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和运营转化为项目和市场化。”栖霞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栖霞区利用涉农街道资源,在“残疾人之家”搭建电商孵化平台,开展“支持电商创业”项目,依托多买菜、一秒农场、生鲜食品等电商资源,探索电商助残新模式。
在家灵活就业让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身体残疾的聂阳平,是苏宁超市的“云客服”。她的十个手指中只有一个可以灵活使用,而且她的视神经受损,几乎要贴在电脑屏幕上才能看到文字。“即使我是残疾人,我也想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聂阳平说。
为了提高响应速度,聂阳平在后台系统中增加了上百个快捷词,分为开篇词、结尾词,
日前,栖霞区还引进了“爱心众包——数学框架阅卷”项目,主要为学生“搜题”软件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十余名愿意工作但无法工作的残疾人可以通过培训在家独立承担数据标注工作。
栖霞区从新业态、新模式挖掘残疾人就业潜力,探索出一条基于网络的居家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路径。截至目前,栖霞区已有40余名重度残疾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来源:栖霞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