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快手翡翠王大拿,七七珠宝直播

  

     

  

  在中国每年的六月、七月和八月,高考的话题都会成为热门话题。9月开学,大人送孩子上大学后,一切都会好起来,高考的热度也会逐渐消退。   

  

  今天突然想重温一下过去,关于过去高考的废话,废话。虽然这不是一个讨巧的话题,但作为高考的受害者,高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已经三四十年了,但记忆犹新。   

  

  1977年,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年。10月21日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中国通过报纸和电台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断了十几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这个消息犹如惊雷,粉碎了“有一个好爸爸不如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的既定观念。人们康复后,争先恐后地互相转告,好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像翅膀一样,传到每家每户,速度比发电报快一百倍。上小学的时候,我还不太明白高考的强大关系,但是当我看到大人们纷纷议论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高考在普通人心中的分量。   

  

  记得高考第一年,年龄挺宽的,好像30岁以下都可以报考,作文和学籍都没有限制。现在看来,这些政策都很好,这是邓小平复出后力推的结果。村里的适龄青年渴望互相尝试和鼓励。按照农村人的话说,“借的米能少半升吗?”让它难以触摸,不要错过。“因此,在高考第一年,我们村里很多年轻人,不管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甚至那些只上过小学的人都报了中专。名字当然报了,但是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有些人就打退堂鼓,根本不参加考试。   

  

  与后来的做法不同,1977年的高考是在宣布恢复高考一个月后的11月的冬天举行的。那时候什么都不缺,就是不缺人,后来才知道,当年全国参加考试的有570多万人。虽然按照当时的办学条件录取不到25万人,但录取率只有4%。但它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团队,实现梦想。   

  

  最初几年,中考和高考是由各省市组织的。1977年内蒙古大专以上的考场设在齐中学,中专的考场设在公社中学。农村大部分年轻人报考中专,却连大专以上都不敢想。只有三次:中专考试。   

  

  语文、数学、政治,一天考试时间。考生们中午端着干粮,一大早就从家里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去公社赶考试,下午考完试再回家,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多见的场景。   

  

  考场上,有考生写了名字,问题根本答不上来。好在数学和政治都有选择题和真假题。即使你不能认识他们,你也可以靠运气得到一两个。因此,如果你不故意放弃,不回答,你就不会打鸡蛋。   

  

  大学一年级和中专考试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在谈论考试经验。贫困落后的农村很少会有这么热门的话题。所以我听到的、经历的、见证的各种关于考试的故事,层出不穷。   

  

     

  

  由于十年动荡,中国教育陷入低谷,年轻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差。那年高考有很多笑话。有的人报名,把父亲的政治脸填成“长方形”,可能父亲的脸长得像长方形。有人写个人作文为:   

  

  木匠、放羊、贫苦农民等等。答案   

  

  这样精彩的答案也出现在后来的大专和中专试卷中。比如有一年高考语文古文翻译,从《愚公移山》3360《我和你共患难……》中选了一篇,应该翻译成“我在尽力和你一起挖两座山……”有一位考生居然翻译成了3360《五个男人强奸一个女人很危险……》又有一年,文章的题目是按照学会逆水行舟的原则航行和自学,如果不进则退。一个学生写了:“我大喊!”航海与自学无关!请不要误导我们!我们不上假船。"   

  

     

  

  也有一些考生想效仿当年白皮书的老师张铁生,想有一个“鲤鱼跃龙门”。如果做不出题,就把原因写在试卷上,写得不如张铁生,只好东拼西凑投诉。可惜“铁匠的公鸡!   

  

  ——我不知道火的颜色”,读错了经文,弹错了曲子,这不仅没能得到我想要的,还成了人们的笑话。   

  

  至于有的学生,在政治试卷中,把“玄学”解释为“上学不分文化水平”;把“剩余价值”解释为“卖不出去的东西”;回答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为“海、陆、   

空”。史地试卷里,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答成“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把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答成“秦始皇、列宁”;把我国四个领海的名称答成“上海、青海、北海、中南海”。犯此类一般性的错误,不胜枚举,见怪不怪。

  

我家乡所在的察右后旗胜利公社忽来报大队共九个生产队,都是巴掌大些小村村,第一年全大队考住3个中专生:张和、张宝、杨辉。他们都是在忽来报大队中心小学教书的社办老师。其中二张是教我六年级和七年级的语文老师

  

。张和老师语文学得好,数学不行。第一年的内蒙中专语文卷,就写一篇作文。共两个题目:《难忘的日子》、《像雷锋同志那样…》,从中任选一题。由于过于紧张,张和老师竟然把《难忘的日子》写成了《难忘的一天》。考完后,他捶胸顿足,唉声叹气,麻烦的像失了魂一样。可能是因为他那篇作文写得好,不曾想分数下来后,张老师语文竟然考了86分,不仅得了高分,还极大地弥补了他数学仅考15分的不足,最后他以总分160多分上线,被内蒙古地质学校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激动的泪流满面。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能跳出多见石头少见人的山沟沟,真是天大的喜事啊。毕业后他成了包头石拐煤矿的技术员、采煤队长,现退休多年,日子过得滋滋润润。

  

  

还有一个教数学的老师叫乔尚富,他是留在我上学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好老师,和后来补习遇到的殷煌文老师一样,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他和前面那个二张老师都是大六号中学毕业的。他数学是强项,是我们当年大队公认的数学“标杆”,也是最有希望金榜题名的人选。结果命运作弄人,七七年考试,他就栽在了引以为傲的数学上,他数学仅得了30多分。反而不太看好的语文考的及格了。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奋学习,过了八个月,第二次高分考取了一所区内学校。

  

后来我曾想,别看当年大六号中学土不拉几的,坐落在乡村,却送出了不少人才,翻看那几年高考成绩,这座中学有理由自豪满满。

  

当我参加高考时,已经是八十年代初期。我国还处在僵化体制的桎梏当中。对于社会最低层的农家孩子来说,十年寒窗的唯一的希望仍然寄托在大、中专考试上,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内蒙地区,虽然报道每年在扩大招生人数,但杯水车薪,录取比例仍然很低。每二三十个考生,残忍的只有一人能金榜题名。

  

不记得是那一年,高考的作文是看图分别写一篇说明文和议论文。

  

  

图是一幅黑白素描,画了一个挺胸踢肚、傻不拉几的人叼着烟,手里拿着一把铁锹挖井。他先后挖了四口半井,本来他选择井的地底下都有水,坚持挖下去就成功了。但是这个愣货就是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结果累的满头大汗徒劳无功,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当时写作文的时间剩下不到半个小时了,有些慌神。本来人家图的下面明明白白写着“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我却毛躁的视而不见,把个挖井图看成个“登山图”。看着图里那个“二百五”,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以为寓意不畏艰险,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最终走上了平坦的康庄大道。于是不假思索,便以《不畏艰险是坦途》为题,争分夺秒地写就了作文。应了农村人常说的那句话:

  

“遇见个黑熊看成猪,可把眼睛瞎了个枯”。出了考场,考生们议论作文的立意说是打井,我一听,像被电击了一样,惊得险些背过气去。“坏了!完了!我的妈妈呀!”。好像扬子江上翻船,吊脚楼上蹬空,悔得肠子都青了。一个人躲在厕所拐角处,狠狠煽了自己16个耳光,因过于手重,直煽的眼冒金星,把个右槽牙硬生生打落。下午头胖菜菜的像个“水兜子”,看数学题都得用手撑开眼。第二天为了消炎吃了三片安乃近,结果考场上直冒虚汗,头昏脑涨,监考老师还以为我得了疾病,损着了,那年高考我离录取线差14分。

  

因考生比例太过悬殊,当年的高考就像过“独木桥”,侥幸能走过去的应届毕业生凤毛麟角。一人成功,就意味着多数人的失败,很多有志的青年,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饮恨半生,尽管他们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过了今天的一本大学生。

  

  

我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最辛苦、最煎熬、最饥寒、最贫困、最尴尬、压力最大的人,莫过于八十年代初期的高考补习生。他们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睡得比狗晚,忙得比蜂累。他们平时学习劳累个死,住校生活受罪个死,高考时节紧张个死,高考落榜麻烦个死,亲朋问询羞愧个死,来年咋办纠结个死,一辈子回想遗憾个死,当时想法不如个死,此恨绵绵直到个死。

  

那时的高考残酷程度,能把幼稚逼成老练,能把自信逼成自卑,甚至能把好青年逼成神经病。

  

有人听了肯定心里想,说这样看问题太过偏颇。我坦诚地告诉大家,当时的高考情况就是那样,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日死能也想不出那样的感受。现在让我返回去重新经历一遍,我宁愿进监狱、或者自杀。

  

我经常做一个梦,现在老了还做,那就是老梦高考,每次梦里看不清题,答不完卷,上不了线。梦着、梦着,醒了,惊出一身汗…

  

现在看着应届高中毕业生,不管考的好不好,都能打捞个大专学校念书,真替他们赶上好时代而高兴。社会的发展千变万化,让人捉摸不透。金榜题名者有的升官了,有的腐败了,有的下岗了,有的为了个“鸡肋”工作劳累了一生;高考失败者,有的成老板了,有的发财了,有的成富婆了,有的牛逼闪闪的早已眼睛往上瞟了。真应了那句:“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好是坏难评说。

  

  

后来我的家乡南水泉村出了不少人才,特别是第二代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考取的本科生不在少数,还有研究生、国防生和博士生,以及被香港大学选去读研的优秀大学生。走上工作早的,已经成了行业里的大拿。他们骄人的成绩,给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增添了灿烂的光芒,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当年参加高考落榜的父辈们圆了大学梦。

  

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开了,其实都很淡然。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达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真爱。你是这样,他是这样,当年高考是这样,其实一切都是这样。

  

不要悔恨过去,

  

也不要憧憬未来,

  

脚踏实地,

  

紧紧握住你的现在。

  

过去的已经过去,

  

过去了就不会再来,

  

未来充满了迷茫的色彩,

  

何况未来还须去等待。

  

生命的长河里,

  

有着太多的过去和未来,

  

今天的一切,

  

就是未来的过去,

  

今天的一切,

  

也是过去的未来。

  

既然过去就是现在,

  

现在也是即将的未来,

  

我们何必傻傻的在陶醉?

  

人生如梦,

  

短暂的令人来不及回味。

  

还是心平气和地,

  

去将现实中的坎坷应对…

  

\-----------------------------------------------

  

作者: 燕戎虎

  

网名: 飘逝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