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十几年的历史问题,现在终于解决了。有了这个‘红色笔记本’,企业就可以放开生产了。”11月18日,企业工业厂房不动产登记遗留的历史问题解决后,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从1966年的中国造纸厂到1988年的义乌板纸厂,再到1994年的义乌造纸总厂,直到1998年华川集团重组成立,企业三次更名、数次扩建,也留下了工业厂房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产。“在这412亩土地上,有的有产权证,有的没有。我们非常焦虑。”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在市经信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企业土地再次被重新出让并摘牌。在满足规划和消防验收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企业所有厂房的不动产登记。
由于历史原因,义乌很多工业厂房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建设程序不完善,一直未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导致历史问题未能解决。今年以来,为解决历史产权登记问题,使企业资产可登记抵押,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义乌市专门制定了《关于历史遗留工业厂房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实施细则》,明确了历史工业厂房的定义、补发证书的基本条件、部门职责、办理程序等事项。上市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上市后备公司,以及亩产综合评价为A、B1级的企业,因历史问题需要进行产权登记的工业厂房,可免于处罚;按亩效益评价的B2、C类企业从轻处罚,按规定处罚按亩效益评价的D类企业和社会信用等级为E级的企业。
同时,义乌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程序。在梳理补发文件材料清单后,当地镇街将进行初步审查,经济、信息、自然资源、规划、建设、行政执法等部门将实行联合审批。联合审批通过、资料齐全且符合补发条件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可以办理不动产登记。截至目前,义乌已有19家企业补办了不动产登记证,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
(原标题《盘活企业存量资产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我市破解历史遗留工业厂房产权登记难题》,原作者王婷。编辑肖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