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金界有一个年轻人“勇于退缩”。嘉实基金指数基金原经理高锋辞去公司职务,考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担任7个监管部门一级总监及以下职务。
北大高峰毕业,金融硕士,曾在工行金融市场部担任外汇及衍生品交易员,后于2015年加入嘉实基金担任指数投资部研究员,后担任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任职期间,高枫一共管理了19只指数基金产品,就业回报率最高的嘉实成长企业市场ETF两年的收益率为90.83%。但这些产品规模都很小,最大的有4.39亿(嘉实CSI软件服务ETF),最小的只有700万(嘉实中关村a股ETF)。
来源/田甜基金网络
吃瓜的人都震惊了。是因为基金行业太牵扯了吗?那么有多少人曾经梦想过辞去基金经理一职成为公务员呢?不过,虽然高锋离职成为公务员的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去证监会对他来说比在嘉实做指数投资基金经理更有前途。
ETF新发基金规模跟不上数量
据本质证券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今年非货基ETF发行量已达136只,已超过去年发行的103只,总发行规模接近千亿(966亿),略低于去年。今年以来,各基金公司的行业及主要ETF基金蓬勃快速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市场上的非货币ETF越来越多,但相应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场ETF产品发行数量较去年总量增长近50%,但总发行规模仍不及去年。
似乎各种基金都在不断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积极部署ETF基金,但投资者不会为每只基金买单。
比如本周国内ETF基金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基金公司已上市11只ETF,其中科技创业ETF 8只,其他主题ETF 3只。对于投资者来说,这8只新科技创业50ETF未来收益几乎没有太大差别,买入的动机只能是看谁营销做得好。
虽然市场上的ETF基金比以前多了几百亿,但前述离开收获基金的基金经理,只管理了4.39亿只最大的基金,只管理了700万只最小的基金,真的可以说是“旱死涝死”,ETF基金应该开始“滚起来”了。
有机构从业者认为,ETF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基金公司管理运营成本高。发行一只小规模、流动性强、健康的ETF,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其运营,以及流动性的培育、做市商的沟通等。培育ETF非常昂贵。
具体的成本和收益虽然难以计算,但对于700万规模的基金,基金公司投入营销成本可能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这会让小规模基金更容易被遗忘。
嘉实等头部公募丧失ETF先机
根据CICC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场非货基ETF管理规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华泰白锐、E基金、国泰基金、南方基金。
一季度末,全行业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前五名分别为:E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华夏基金、南方基金。
广发、汇添富、南方、嘉实等头部基金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非货币管理总规模足够大,但ETF管理规模相对落后,被行业排名中游的华泰白锐、国泰基金赶超。
由于ETF基金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各种基金公司的产品几乎都是一样的,所以营销和首发几乎是做大规模的关键因素。
当国内被动投资开始时,华泰白锐和国泰航空这两家中游基金公司,显然抓住了机会,但老套的头部公开报价
去年我们采访一家以主动管理著称的头部基金公司时,我们问基金公司董事长,他对被动投资是怎么看的。董事长表示,被动投资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正在积极布局。
言下之意是我们过去没有抓住这个市场的机会,目前也没有特别大的成绩作为主要展示。然而,我们不知道这是一个误判,还是我们想坚持主动管理的路线。
到今年,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发行指数投资产品。仅仅半年后,整个市场的新ETF产品数量就远远超过了去年的总量——而繁荣的另一面是,市场上同时出现了8只几乎一模一样的ETF产品,这让赛道看起来“无法卷起”。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